综合新闻
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喜迎成立十周年
2012-11-19 阅读量:
分享:

会场全景

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致辞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有凡致辞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

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在庆典上讲话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山

湖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杨有旺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

武汉市卫生局党组书记林国生

2012年11月18日,伴随着总面积32000平米、高17层的肿瘤中心病房大楼的投入使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迎来了成立十周年庆典。至此,前身原本仅有三间病房的协和医院肿瘤科,在其破茧成蝶、实施专科医院化建设的道路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山,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 刘殿奎,湖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杨有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武汉市卫生局党组书记林国生等领导出席庆典。

上午10时,庆典正式开始。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出席庆典并致辞,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教授主持庆典。

王国斌院长以《见证辉煌,展翅翱翔》为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肿瘤中心的发展历程,肯定了肿瘤中心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肿瘤中心,前身为协和医院肿瘤科。十年前,为适应我国日益增长的肿瘤医疗服务需求,协和医院将肿瘤科外迁,建立肿瘤专科医院。10年来,肿瘤中心由一个仅有三间病房的肿瘤内科,迅速成长为拥有外科、放疗、化疗、介入、影像、病理、检验、药剂和生物治疗等多学科组成的肿瘤诊疗研究中心,编制床位由15张增加到1000张,成为华中地区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肿瘤学临床、教学、科研基地,大大提升了华中地区肿瘤诊疗水平。

王国斌院长充分肯定了肿瘤中心十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10年来,肿瘤中心致力于探索适合肿瘤患者的特色诊疗模式,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建立了湖北省设备先进、质量控制完备的放疗中心,率先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全身电子线照射、骨髓移植前全身放疗、肿瘤相关基因检测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图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和旋转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技术创新追求的目标是放疗更精准、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更小。10年来,约6万肿瘤患者从这里康复。

10年来,肿瘤中心秉承协和医院146年来“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办院宗旨,用人性的光芒给肿瘤患者生命尊严。2011年4月,肿瘤中心在华中地区首开网络护理门诊,针对埋管输液治疗的病人,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讯工具,24小时帮他们解决置管输液遇到的难题,患者再无需奔波劳碌。2009年,肿瘤中心成立了湖北省首家肿瘤患者康复家园“快乐驿站”,集结了一批长期为肿瘤患者提供爱心服务、心理咨询的义工,与患者聊天谈心、情绪减压,让他们感受幸福,燃起生的希望。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在庆典上发表讲话。他指出,协和医院是扎根荆楚历史最悠久的百年名院,是我省医疗卫生战线的排头兵,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在肿瘤疾病的研究、诊治以及肿瘤患者心理康复上不断探索、创新,为我省探索卫生体制改革新路子提供重要的经验、作出了有效尝试;为我省和华中地区的广大肿瘤病人提供了优质的可以信赖的医疗服务,为保护人民的健康,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山,湖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杨有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勇,武汉市卫生局党组书记林国生也分别在庆典上致辞。他们对肿瘤中心成立十周年表示祝贺,并对协和医院进行肿瘤专科医院化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庆典开始前,与会领导和嘉宾还一同参观了肿瘤中心刚落成的新住院大楼。据悉,新住院大楼的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肿瘤中心现有的诊疗环境,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从而进一步满足老百姓的看病需求。

据了解,肿瘤中心十周年庆期间,协和医院举办了系列活动,其中包括“肿瘤治疗新进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转化高峰论坛”等28场学术活动,以及病友联谊会。11月13日,肿瘤中心邀请了二十余位在中心治疗生存近10年左右的肿瘤患者回到医院,为在院治疗的200多位肿瘤患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抗癌经历,为肿瘤患者点燃希望。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教授说,举办病友联谊这样的方式,就是要为患者搭建交流的平台,为肿瘤患者提升抗癌信心。(文/张方方 图/刘坤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