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内分泌科陈璐璐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系统多层面的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在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资助下,深入探讨了我国营养变迁模式(如三年自然灾害后的营养迅速提升)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提出了成年期追赶生长现象,并针对追赶生长对2型糖尿病不同病理生理环节的影响,制订了有效的干预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该研究现已通过国内多位知名专家的鉴定,鉴定意见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
生活水平提高了,2型糖尿病可能也随之而来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是以中心性肥胖高度相关的疾病。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人群肥胖程度较轻,但反而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这个现象引起了我和科研团队的极大兴趣。
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经济转型国家2型糖尿病高发的原因可能与其营养水平的快速提升有关。分析亚洲与欧美发达国家饮食变迁过程可以发现,亚洲营养水平提升具有起点低、速度快、幅度大的特点,这提示在营养不足的基础上,快速而大幅度的营养水平提升可对机体造成比营养缓慢提升更大的损害,从而促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这种营养缺乏者发生营养快速提升的现象即称为生追赶生长。以往国内国际尚欠缺成年期追赶生长对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环节影响的系统研究及有效的干预手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高发,这一“矛盾”始终困扰着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研究首次发现“根结”并给出“药方”
与同期经济数据比对可以发现,我国2型糖尿病流行与社会转型,经济飞速发展相伴随。基于此,陈璐璐教授和她的科研团队在传统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基础上率先构建了能反映我国等亚洲国家营养变迁模式的成年期追赶生长动物模型,全面评估追赶生长对2型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包括其对系统和胰岛素靶器官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与胰岛β细胞损害及肠胰轴的关系,并通过多项临床研究评价发生于生命周期不同时间、不同疾病形式的追赶生长对代谢及表观遗传学指标的影响,分别评价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中西药物等传统治疗手段,和表观遗传学修饰、靶向性炎症干预等新兴治疗方式在内的各种措施,对追赶生长现象及其所导致的2型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干预效果,制订了有效的干预技术。鉴定专家认为这项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以事关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为研究方向,选题新颖且具有针对性。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并产生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对于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我们发现经历从‘吃不饱’到‘吃太多’这个过程中容易诱发追赶生长现象,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高发,并找到了可能的干预靶点。相信不久的将来,医生会根据患者‘吃饭的情况’,有效地预测及干预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让更多人多挣钱的同时也更敢于享受生活。”陈璐璐教授介绍。(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