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感染科召开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讨会
2013-08-26 阅读量:
分享:

由我院感染科主任杨东亮教授牵头的十二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乙肝病毒感染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进展研讨会于8月20日在武汉纽宾凯国际酒店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科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建国教授, 协和医院科研处金阳处长等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来自我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等13家课题参与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课题总负责人杨东亮教授及各分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的研究进展、预期成果、存在难点、预期解决方案等进行了详细汇报与讨论。以著名医学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新文教授为主任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课题的总体规划、内部管理等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他们指出:十一五期间该科研团队对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发现了HBV受体的科研背景下,十二五期间要围绕既定研究目标,结合HBV研究前沿适当调整研究内容与目标,进一步凝炼科学问题,突出重点和特色;加强课题组与参与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资源共享,加大成果推广力度,为实现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的总体目标提供保障。

据悉,为了降低我国严重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我国于2008年启动了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国内优势单位,围绕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进行联合攻关。我院杨东亮教授组织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形成科研团队,成功获得十一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并按期完成了课题的预定目标,又首批获得十二五的连续资助。十一五期间他们建立的基于中国流行的C基因型野生株、ETV耐药突变株和多重耐药突变株3种HBV稳定复制细胞系和具有中国特色能在国内推广使用的旱獭乙肝模型及人工饲养基地,将为国内外乙肝研究提供非常好的技术评价平台。

十二五期间他们将利用十一五形成的优势团队和技术基础,结合HBV研究前沿进展,对乙肝病毒感染细胞和动物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为阐明乙肝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辅受体和影响HBV易感的因素、探索新的治疗靶点、评价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等提供稳定、规模化、符合国际标准和国情的细胞与动物模型,最终促进我国乙肝防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降两率”的总体目标。(吴珺)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