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学术交流会举行
2013-10-23 阅读量:
分享:

十月的武汉,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十月的武汉,聚焦着微创外科学界的目光。2013年10月11日,“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江城武汉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湖北省医学会腹腔镜外科分会主办,湖北省微创外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武汉协和医院协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美国科学院院士Timothy R Billiar教授、欧洲微创外科主席George B Hanna教授,英国、德国等国家的众多嘉宾,以及内地、香港地区的著名微创外科专家、业内同行1000余人共聚武汉,进行专题演讲、焦点问题论坛、青年医师论坛及手术演示。

12日上午8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实验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分会腹腔镜外科学组主委、武汉协和医院院长王国斌教授以一段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揭开了大会的序幕。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王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总光教授分别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肯定了此次大会对推动全国微创外科同道与国际同行间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为方便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就各自领域充分交流,会议设立了胃肠外科、胰腺外科、肝胆外科、甲状腺外科、小儿外科、血管外科等分会场,通过手术演示、专题讲座、多媒体视频演播等多种形式展示国内外最新微创外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传播最新的微创医学理念。

微创外科历经二十年发展,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器械的研发,已从单纯胆囊切除手术,发展至几乎全身诸多脏器疾病的治疗,并打破传统的分科界限,涵盖几乎所有的外科领域。随着达芬奇机器人、3D腹腔镜、NOTES等微创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应用,有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同道分享着术中心得,如“达芬奇机器人行DPPHR手术的探讨”、“NOSE直肠前切除操作技术”。当然,传统的腹腔镜技术依旧是本次大会的重点,从早期诊断、手术技巧到围手术期处理和药物应用都吸引着与会者的目光,不同领域的一线专家交流分享着各自在临床中的体会与感悟。各大会场围绕“微创”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学科特色进行展示和研讨,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与往届不同,转化医学做为近两三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成了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一大亮点。协和医院院长王国斌教授在大会上进行了题为“微创时代的转化医学-实践与思考”的学术报告,就“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这一命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强调了从基础研究成果到临床应用转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此外,大会还专门设立了转化医学分会场,邀请了樊代明、郑树森和王红阳三位院士及众多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向与会者介绍了转化医学的现状,展望了其美好的未来。

据了解,自12年前武汉协和医院发起首届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后,今年“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大会在创办之初就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宗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微创外科品牌大会。(文/夏泽锋 张鹏 图/赵炯)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