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13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四次年会在汉成功举办
2013-12-02 阅读量:
分享:

今年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11月28日——30日,2013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四次年会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办,我院张强副院长,作为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任大会组委会主席。大会诚邀中外专家学者,就临床医学工程领域关心的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取得圆满成功。

29号的开幕式盛况空前,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工程专家汇聚一堂。大会特邀原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理事长赵自林,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饶克勤教授,国务院医改办公立医院改革组负责人、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刘殿奎副司长,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梁铭会所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吴翔天处长,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省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许木良,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协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张辉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协和医院副院长张强教授,健康报社蔡顺利副社长,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胡国善处长,美国临床医学工程学会(ACCE)创始人之一、国际著名临床工程专家Yadin David教授,以及国内临床医学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等。

王国斌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医学工程学是临床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其特点是以工程学的技术服务临床医学,肩负着医疗设备的配置、维护、质控,以及数字化医院建设等重任。我院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也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学科带头人张强副院长的带领下,我院医学工程学,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设备引进等方面均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推动了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

张强副院长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成立以来的艰辛历程,指出一路走来,分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梦想。在一代又一代分会领导人的带领下,分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和成长,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辅助政府决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分会将继续秉承中华医学会的办会宗旨,紧抓发展契机,以更加辽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寻求分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临床医学工程事业的发扬光大,同时更希望全体医工人员能更积极参与本分会活动,乐于投身分会改革与建设,为本学科的发展献计献策。

大会还设立颁奖环节,对在医学工程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姜远海,彭明辰,周丹三人获颁杰出贡献奖,我院张强院长等11人被授予专家会员称号。同时,大会还举办了优秀论文和中国好医工颁奖仪式,我院医学工程科张叙天、张佳华工程师获得“中国好医工”全国十佳优秀临床医学工程师,我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刘东冬、胡少科分获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

在主题报告环节,张强副院长就临床医学工程人才培养作了题为《临床医学工程培训体系的发展策略》的报告。报告从行业要求、经验借鉴、已开展的工作、下一步的计划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我国目前医学工程人才培养还存在“行业有要求,未完全落地;临床有需求,未完全落实;医工有资质,未建立体系”等三方面不足。下一步我国急需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医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对医院临床部门的医工支持,为临床医学工程专业准入和规范化管理作铺垫,为推动本学科从业人员的资质准入创造条件。

据悉,本次大会以回顾历程,展望未来为主线,以“走进医学工程二十年”为主题,开设了四个专题分论坛——“医疗设备管理及质量控制论坛”、“医疗设备技术保障论坛”、“医学工程与信息化论坛”、“医用耗材管理与物流工程论坛”。会议期间还同时举办“医院院长论医工高峰论坛”、“医疗器械质控技术规范”培训课程和“医疗卫生技术评估及应用”研讨会。(文/张玮 图/金时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