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武汉协和国际卒中高峰论坛在我院圆满闭幕
2013-12-17 阅读量:
分享:

2013年12月13-15日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武汉协和国际卒中高峰论坛在我院圆满闭幕。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我省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推广工作提供保障,为脑卒中预防与控制工作者提供一个沟通、交流、提高的平台。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秘书长、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高忠明、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杨连第、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拥军等出席了大会,我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国斌教授也特邀也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上,我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教授被选举为该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王涛教授为常任委员。

“脑卒中”,老百姓称之为“脑中风”,一直被视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据统计,全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250万,每年死于该病的患者超160万。脑卒中被列为我国年龄60岁以上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但该病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15-59岁人口的死亡原因中,脑卒中被列为第五位。2010年,我国脑卒中患者已达800余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卒中患者人数将增加4倍,达到约3100多万。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巨大的医疗负担,每年的治疗费用高达400亿元。

更为严峻的事实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卒中二级预防差距巨大。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6.2%,在美日德等国中列为榜首,致残率更是高达80%,远远高于美日德35.6%的平均水平。预防意识不够、控制率低是造成我国这一差距的重要原因。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填补了我省这一领域的空白,对于促进我省脑血管病的防治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同日举行的“国际卒中高峰论坛”上,汇聚了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顶尖专家。与会的中美专家都对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作了深刻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对中国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现状与方向作出了具体阐述,来自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的脑血管病中心主任David Wang也就美国的脑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现状和体系建设作了详细的介绍。广泛的经验交流、充分的思想碰撞,将对推动脑卒中项目在我省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黄冬香 刘坤维 李奕)

胡波教授简介:

胡波,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分中心主任,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武汉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和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项,参与“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总经费达500万元。发表文章50余篇,SCI收录30余篇,研究成果受到同行专家好评。为《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编委,《Neurochem Res》、《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Tumor Biology》等国际杂志审稿人。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委员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武汉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