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北京大学张幼怡研究员应邀到我院做专题讲座
2014-03-05 阅读量:
分享:

2014年2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张幼怡研究员应我院心内科邀请在外科楼二楼第三示教室做题为“心血管研究中的学科交叉”的精彩演讲。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主持会议。

张幼怡所长结合其自身经历和课题组研究工作通过三个科学故事,向与会者生动阐释了如何寻找心血管研究中的学科交叉点以及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中,张幼怡所长课题组在偶然的细胞培养观察中发现了细胞间存在类似“划痕”结构,以此为线索与国家纳米研究中心等学科合作发现了心肌细胞与邻近细胞间存在新“通道”——膜纳米管,并证实该新结构能够传递线粒体以及钙信号,为心脏细胞间信号通讯和物质交换提出了全新路径。其后,她又以“桌子和木纹”类比“血管壁和微纳结构”为例,通过血管医学、流体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成功揭示了血管壁微纳结构的生物学意义的例子。该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血管支架、人造血管和水下超疏油、自清洁材料表面的研制,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张幼怡所长还介绍了她与北大化学研究所的合作经历,她表示这两个学科的成功合作使其发现了肾上腺素受体在细胞内的“step by step”转运模式,并提出了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后在细胞内转运过程中也特异性传递信号的理论,进一步深入揭示了肾上腺素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会后,张幼怡所长同与会者展开了良好的讨论交流,会场气氛热烈活跃。

最后,廖玉华教授总结表示,张幼怡所长的讲座生动形象又极具启发意义,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心血管研究中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对我院心内科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今后,我院心内科将进一步加强与主校区院系、兄弟院校等单位的学科交叉合作,取长补短,为学科的发展助力。

心内科程翔、李景东、周子华、杜以梅等教授及70余名研究生、心血管专科医师参加了学术会议。(心内科 苏冠华)

背景介绍

受邀讲者简介: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跨学科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子心血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心血管受体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现任国际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常务编委,《J Pathophysiology》、《中国药理与毒理》、《生理学报》、《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等编委。作为项目主持者先后承担10 余项国家科学基金课题,有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课题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等。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 108篇。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