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下午2:30,我国无痛内镜项目——“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管理标准前研究”启动会议在我院外科楼二楼3会议室召开。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麻醉科主任姚尚龙教授主持会议并作专题讲座。
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麻醉科主任姚尚龙教授介绍,无痛医院从90年代起在国外悄然兴起。中国近年来继前卫生部无痛医院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急性无痛诊疗业务,尤其是无痛胃肠镜检查发展迅速。本项目的启动和施行是为了进一步加快无痛医院的创建,造福更多老百姓。
会上,卫生部医药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健主任和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社吕春雷社长出席会议,并针对此项目的顺利开展做了重要讲话。
随后,我院副院长、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麻醉科主任姚尚龙教授在致辞中说,患者内镜诊疗的需求巨大,我国每年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约1亿,但是接受麻醉的患者仅300万,而在内镜诊疗过程进行镇静-麻醉是社会发展趋势,但是仍缺乏行业标准,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制定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管理标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临床医生对内镜诊疗的认知和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医疗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向舒适化方向的发展标志。为此,该项目特别邀请麻醉学专业和消化内镜专业的国内顶级专家参与,希望能够制定出行业标准,造福更多的患者。
接着,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社主任韩情介绍了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管理及服务标准撰写说明。
据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技术(俗称“无痛内镜”)开始在国外大力推广,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内镜检查前均常规使用镇静、麻醉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并有较多研究致力于完善用药的问题。据调查数据显示,美国超过98%的消化内镜检查选择镇静-麻醉方式。在我国,内镜镇静-麻醉技术作为卫计委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项目之一,已在各级医院广泛普及及应用,造福了广大的患者。目前,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的理论和技术已完善,已有一些医院进行了多科室协作管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内镜诊疗过程的麻醉的安全性,更好的开展舒适化医疗,需要制定标准规范内镜医师和麻醉医师的诊疗行为。
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河南、黑龙江、浙江、云南、新疆的20余名麻醉学和内镜学专家,参加本次“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管理标准前研究”项目启动会议。(文/聂文闻 尚游 图/赵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