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超声影像科成功举办“超声造影心血管专题讲座”
2014-05-15 阅读量:
分享:

2014年4月23日-24日,协和医院超声影像科在长江大酒店隆重主办了“超声造影心血管专题讲座”。会议由超声影像科主任谢明星教授主持,邀请荷兰鹿特丹Erasmus医疗中心心胸组首席临床超声心动图专家,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心主任,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欧洲心脏病学院院士Folkert J. ten Cate教授,作题为《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的专题讲座。

Ten Cate教授首先介绍了欧洲超声造影的研究现况,用一系列图片及视频向大家展示了超声造影技术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优势。其中右心造影只需使用震荡的生理盐水作为造影剂,虽简单实用,却对明确诸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和肺动静脉瘘等心内异常分流诊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能够通过肺循环的左心造影剂的发展,左心造影也已深入到心血管疾病术前诊断、术中监测与术后评价的方方面面,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体现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第二代左心造影剂可以提供更优质的显像效果,医生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联合造影技术,对吸烟、肥胖人群及重症病例等超声图像质量不佳患者,可获取显著提高图像质量以进行准确诊断。Ten Cate教授展示了一组显示注射造影剂之后,原本模糊不清的心尖轮廓被微泡勾画得一清二楚,好似浓雾的左室心腔,也好像有清风拂过,显示得无比清晰。清晰的左心造影显像效果可帮助超声医生更准确的评估心脏的功能和结构。Ten Cate教授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左心造影在临床上应用,如准确评估左心射血分数、联合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室壁运动、鉴别心内血栓和肿瘤、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等。更重要的是,由于左心造影同时还能提供心肌灌注的信息,为超声评估冠心病提供了新的手段,Ten Cate教授通过多组临床病例讨论,给大家展示了该技术的巨大潜力以及欧洲同行最新的应用进展,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继Ten Cate演讲之后,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邓又斌教授作题为《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讲座。邓教授着重介绍了颈动脉斑块的超声造影表现,以及斑块的稳定性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24日下午,Ten Cate教授参观了我院超声影像科并进行了现场病例演示,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联合造影技术对一位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例演示中详细讲解了操作的技术要点,并与超声同道交流了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心得体会。

协和医院超声科在超声造影剂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新房教授首创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由此衍生的右心造影技术今天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此项成果的学术思想在超声医学发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今天超声影像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教授在会后表示很开心看到超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希望我院超声影像科室在心血管超声造影领域的研究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超声影像科 宋越)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