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心内科开展科研系列讲座
2014-09-25 阅读量:
分享:

2014年9月22日下午,心内科开展科研系列讲座。南京医科大学季勇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志仁教授应我院心内科邀请在外科楼二楼第五会议室分别发表了题为《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在心血管系统中的调控及其作用》和《Translational Research:From Bed to Bench,and Back to Bed》的精彩演讲。

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主持会议。心内科程翔、李景东、周子华、杜以梅等教授及100余名研究生、心血管专科医师参加了会议。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季勇教授从一氧化氮(NO)的发现这一科学故事打开话题,介绍了NO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阐明了β-actin通过与热休克蛋白90的相互作用调节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3活性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其课题组研究工作汇报了阿司匹林、吡哆醇等药物对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随后,季勇教授还进一步介绍了硫化氢(H2S)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并指出H2S可能通过SIRT3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张志仁教授以转化医学为主题,强调了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在盐敏感性高血压中上皮钠通道(ENaC)的异常激活可能通过对水钠代谢的影响促进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其中,氧化应激、PIK3&PTEN、PIP2&PIP3等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ENaC的激活;H2S可能通过对ENaC活性的影响在高盐摄取诱导的高血压中发挥保护作用。此外,张志仁教授还介绍了TRPP2/TRPV4复合物和纤毛在剪应力诱导的细胞内钙离子和NO增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廖玉华教授总结表示,两位讲者的精彩讲座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故事和自身的研究工作经历向广大研究生传递了一个理念,即做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批判,要善于从现象发现问题,要勤于思考钻研,要勇于面对失败,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取得提高和进步。(心内科 苏冠华 余娴 杨勇)

资料链接:

张志仁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主任,心肌缺血机理与诊疗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曾任佐治亚理工学院Senior Scientist。致力于离子通道在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中机制的研究,在国际高水平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季勇教授简历:南京医科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动脉粥样硬化中心、江苏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预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NO和H2S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主持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江苏省政府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15项,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Cardiovasc Res,J Mol Cell Cardiol,Br J Pharmacol.等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