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感染科举办十二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进展研讨会
2014-11-05 阅读量:
分享:

10月26日,由我院感染病科主任杨东亮教授牵头的十二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乙肝病毒感染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进展研讨会,在我院顺利召开。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科发院院长、同济医学院副院长陈建国教授,协和医院科研处金阳处长等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等13家课题参与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课题负责人杨东亮教授及各子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研究进展、预期成果、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以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吴建国教授为组长的专家咨询组对课题的总体规划、内部管理等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他们指出,经过3年的努力,科研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要紧紧围绕既定研究目标,进一步凝炼科学问题、突出重点和特色,加强课题组与参与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资源共享,加大成果推广力度,为实现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的总体目标提供保障。会议中,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新文教授和湖南大学朱海珍教授应邀分别作了“丙肝病毒感染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和“HBV和HCV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专题报告,使得参会人员深受启发。

据悉,为了降低我国严重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我国于2008年启动了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国内优势单位,围绕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进行联合攻关。以我院杨东亮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连续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十二五期间他们在十一五研究基础上,对乙肝病毒感染细胞和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为阐明乙肝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辅受体和影响HBV易感的因素、探索新的治疗靶点、评价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等提供了稳定、规模化、符合国际标准和国情的细胞与动物模型,促进我国乙肝防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降两率”的总体目标。(感染科 卢银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