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无悔援疆路 终生援疆情
2015-01-05 阅读量:
分享:

2014年,一名援疆医疗队队员踏上援疆之路:来到西部边陲城市,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他就是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徐卫明。过去的一年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力求做到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去年年初,刚到新疆博州的徐卫明,首先深入了解当地神经外科疾病种类分布或“疾病谱”、科室人员配备和病房条件及手术室装备,定下工作重点。该科急重症、昏迷病人多,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是两大主要疾病种类,这些病人必须就近救治。但科室人员配备不足,需加强业务学习和临床锻炼。手术室有徕卡F40手术显微镜、必要的显微手术器械、电钻及单、双极电凝,有开展显微手术的基础。

根据当地神经外科的基本情况,他在新的岗位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坚持日常按时查房,分析病情,将多发病的诊疗规范与临床思维传授给当地医师;组织科室业务学习、专题讲座,传授新知识、新理论,更新当地医师的知识结构,规范疾病的现代诊治方法;组织学习“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应用”,明确颅脑创伤的手术原则和手术指征,积极推广并规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强调术中技术标准和要点;积极进行规范化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的培训学习和临床示教,手把手传授给当地医生,毫无保留地讲解手术要点和细节,采用这项新技术,目前已开展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手术近30例,并将这项新技术扩展到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穿刺清除治疗,已取得良好效果;积极推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完成州医院首例独立进行的右侧复杂大脑中动脉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一次手术成功夹闭两个动脉瘤。

针对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多,昏迷病人多的特点,他提出,加强重症病人的管理,重点查房,强化昏迷病人并发症的处理,强调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和临床感染的控制,使神经外科管理重症病人有了明显进步,减少重症医学科留观时间,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在科研方面,积极帮助艾尼瓦尔医师进行州科技进步奖的准备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州科技局组织的答辩。帮助科室“接对子”对象、维吾尔族司马义医师总结临床经验,初步撰写文章2篇。

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下乡医疗服务,为偏远落后和交通不便的老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促进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参加义诊10余次。参与当地广播电台健康栏目的科普教育活动,为广大农牧民讲诉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多次参加集体募捐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

徐卫明的援疆之行带去了先进医疗技术,带去了协和人对新疆人民的关爱,并得到了博州人民的爱戴。一次援疆性,终生援疆情。他无悔踏上这条援疆之路,踏实的工作作风让他不负重托,圆满完成医疗支援工作,为博州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党委组织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