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应我院心内科邀请在外科楼二楼第三示教室,做题为“炎症免疫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精彩演讲。协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主持会议。
袁祖贻教授首先回顾了经典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过程及炎症假说,并用“T细胞阴阳”理论解释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随后袁教授结合其课题组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提出了促炎型M1和抑炎型M2比例的失衡促进其发生发展的新理论;体外实验证实AMPK刺激后,巨噬细胞SOCS1的转录和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通过基因敲除和药物干预等试验发现,AMPK主要通过α2亚型活化AP-2α,进一步结合SOCS1启动子,从而使SOCS1表达增加,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转换。整个会议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多名教授及研究生积极提问、参与了交流互动。
最后,廖玉华教授总结表示,袁祖贻教授的精彩讲座给大家呈现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袁教授基于临床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发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的有效转化。
心内科卢永昕教授、杜以梅副教授等及50余名研究生、心血管专科医师参加了会议。(心内科 苏冠华 丁丹)
资料链接
讲者简介:袁祖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协会(AHA)会员、日本循环学会(JCA) 会员。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种国际核心刊物审稿人, 8种国内核心杂志编委,《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8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完成教育部“985”建设工程项目、陕西省政府重大科技公关项目、以及各类人才基金项目等,共获得支持项目基金1000余万元: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03年获日本医学会“海外青年科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