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协和医院成功完成湖北省首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2015-02-10 阅读量:
分享:

王国斌院长正在操作第一台手术。

“八爪鱼”达芬奇

2月7日上午8点15分,协和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了湖北省第一台手术,38分钟后,首台达芬奇机器人下胆囊切除术成功完成。这也标志着湖北省正式迈入“外科手术机器人时代”。

2月6日晚上10点40分,湖北省首个达芬奇机器人从美国空运抵达协和医院,经过5个小时的安装和调试,达芬奇机器人在协和投入使用。2月7日上午,协和医院运用达芬奇机器人开展了两台手术,并通过腾讯大楚网直播。记者们有幸来到手术室观摩体验达芬奇机器人的操作。

协和医院开展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团队来自胃肠外科,分别是四名医生和两名护士。这四位医生分别是协和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学会副主委王国斌教授、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协和医院胃肠外科蔡开琳教授、协和医院胃肠外科夏泽锋副教授。这个团队的6人通过在香港的培训,获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资质 。

湖北首台达芬奇机器人下胆囊切除术和结肠癌根治术

首台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是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是由协和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学会副主委王国斌教授主刀完成。患者是来自武汉的41岁程女士,她因上腹部疼痛于来到协和医院胃肠外科,随后被诊断为胆囊结石。爱美的程女士希望手术既不要留疤也不要太痛苦,于是胃肠外科王国斌教授为首的医疗团队选择为其施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胆囊切除术。当得知王国斌院长用具有国际高水平的达芬奇机器人为其施行“微微创”手术,程女士非常信任的应允,并表示感谢医院的安排。

2月7日上午,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专家团队共同完成此手术。

8点15分手术开始,协和专家团在程女士肚子上打了5个1公分大小的小孔;

8点30分建立气腹,探查腹腔,安放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操作臂完毕;

8点40分,游离胆囊周围粘连,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夹闭后切断;剥离胆囊,完整切除胆囊;创面止血,清理腹腔;

8点53分,取出标本,并缝合关闭腹壁切口。

达芬奇机器人下胆囊切除术顺利完成。

随后,以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为首的专家团继续开展湖北省首台达芬奇机器人下结肠癌根治术。

52岁的雷女士因大便带血于10天前入院,后诊断为乙段结肠癌。对于此类患者,根据国际权威结肠癌治疗指南,目前可以采用机器人手术。

7日上午10点50分,陶凯雄在患者腹壁上打5个1公分大小的钥匙孔,随后安放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开始手术操作:切开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游离骶前间隙及左侧Toldt’s筋膜,显露肠系膜下动脉静脉,结扎切断;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切断直肠远端;在腹壁做约5公分的辅助切口,拖出肠管和标本,切除标本,放入吻合器底座,将肠管还入腹腔;经肛门置入吻合器,完成肠管吻合;清理腹腔,创面止血,放置引流管,缝合关闭腹壁切口。

手术时间只花费了95分钟。达芬奇机器人下结肠癌根治术圆满结束。

湖北第一批达芬奇机器人使用者:梦想照进现实

协和医院王国斌教授说,以前一台外科手术仅医生就要4人,运用机器人操作一般只需1-2名医生,大大节省医生劳动力。以前一台手术下来,脖子酸痛、脚累得不行,现在医生能坐着手术,轻松了很多。

该院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介绍,达芬奇手术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它由三部分组成: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医生操作系统;拥有3个器械臂和1个镜头臂组成的4臂床旁机械臂系统;高清晰三维视频成像系统。“机器人”手术被称为第三代外科手术革命,外科医生离开手术台,利用操纵杆指挥机器人的手臂进行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适合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进行微创手术,如胃胰十二指肠切除、心脏搭桥、输卵管成形等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三个明显优势:突破了人眼的局限,机器镜可以进入人体内部,使手术视野放大20倍;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在原来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手可以在360度的空间下灵活穿行,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动作,且机械手上有稳定器,防止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现象,尤其是狭窄解剖区域中,机器手比人手更灵活;无需开腹,创口仅在1厘米左右,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

胃肠外科蔡开琳教授告诉记者,协和添置的达芬奇手术系统是目前最新的型号,机器人手臂看起来很粗壮,但经过数字化控制,它的动作经过长杆传递,进入手术部位后会非常精细精确。人手的细微抖动也会被过滤掉,就像汽车方向盘会滤掉司机的无意抖动一样。达芬奇机器人的两个操纵杆可以感受术者的各种有意的细微动作,经过数字化,传递到手术器械的头端。手术器械的头端也有细小的手腕样结构,这个机械化手腕比人手更灵活,活动度更大,比如,它可以连续旋转一圈(360度)以上。但目前许多手术机器人还不是足够的智能,它的所有动作都是手术医生操纵的。有人说,应用机器人手术像玩游戏机一样,但这两者间确实相似。由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控制讲究精细,不追求抢速度,但必需准确、到位,机器人不会给你去补充或者修订,不会给你一个误差范围,更不能game over(游戏结束) 后重来。另外,达芬奇机器人需要医生来控制,还需要医生来辅助,比如更换器械,复杂手术中还有许多操作必需医生来完成。另外,为保证手术安全性,手术台上也必需有医生,在有可能出现风险的时候,随时可以直接控制整套系统。

胃肠外科夏泽锋副教授说,达芬奇机器人代表着目前微创外科最新的进展,让曾经的梦想变为了现实。希望手术机器人能在这股潮流中迎头赶上,为中国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达芬奇手术直播走近老百姓 患者已可进食

协和医院是卫计委在湖北省首个获批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的医疗机构。各个媒体对此次有跨时代意义的外科手术都十分关注,省内各大媒体当日奔赴我院第一时间报道此新闻事件。

腾讯大楚网当天通过网络视频、图片、文字直播的方式,让更多老百姓能够走近达芬奇机器人。协和医院胃肠外科帅晓明副教授在手术视频直播现场为省内各媒体讲解手术。普通网友可以在手机端和专家互动交流,让高大上的医疗器械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记者们随后来到手术室,体验并观看了达芬奇机器人是如何开展外科手术,大家在感叹科技发展迅猛的同时,更体感受到更多老百姓将受益于此。

术后第二天,协和医院两名机器人手术患者恢复良好,胆囊结石患者住院3天就可出院。

41岁的程女士是我省首个通过机器人手术切除胆囊的患者。在医院病房,术后的她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程女士说,手术后醒来没有疼痛感,现在她已可进少量流食,并可以下床走动。另一名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雷女士说,手术中稍微有点蚂蚁咬的感觉,完全能承受。

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介绍,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所完成的手术,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更为精确,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不断普及,他将造福更多患者,让他们在无痛治疗的同时,更快的得以恢复健康。(文/黄冬香 聂文闻 图/刘坤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