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2月4日,应我院超声影像科主任谢明星教授邀请,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员一行来我院超声科开展学术交流并讲座。
当天下午,郑研究员一行在超声科参观并对超声科今年拟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提出了宝贵的评审意见,并与谢明星主任商讨了超声科与先进院在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事宜。晚上,郑研究员一行在教学楼五大做了关于生物医学超声成像的精彩讲座。讲座由谢明星教授主持,黄恺副院长、科研处金阳处长、核医学科张永学主任、放射科韩萍主任等也出席了此次学术会议,黄恺副院长和张永学主任分别致欢迎辞。
郑海荣研究员首先做了题为“超声分子影像、给药、操控与神经调控技术”的精彩报告。报告介绍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动态及前沿进展,并展示了超声微泡的非线性成像、超声靶向分子影像及载药技术,以及基于超声辐射力属性的超声生物力学测量与弹性成像技术、超声辐射力操控搬运技术与神经调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随后,钱明和严飞两名副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超声生物力学成像及其应用研究”、“氢气微泡的超声可视化传递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的精彩讲座,进一步详细介绍了超声弹性成像仪器研制、微泡介导的靶向药物/基因递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此次系列讲座吸引了我院多个影像科室的职工、研究生和进修生前来学习交流,会场学术氛围浓厚。
会后,谢明星主任总结表示:郑海荣研究员一行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并希望今后两家单位之间能进一步加强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目的。 (文/袁莉 张丽 曹海燕 图/贺林)
资料链接(讲者简介):
郑海荣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多功能超声,分子影像与医学成像仪器、脑成像与功能调控技术。目前担任先进院医工所所长、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地方联合医学成像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2000年哈工大毕业,2006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学位,后在UC-Davis做博士后研究。 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7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先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基金“多模态分子影像”创新团队(牵头人)等项目支持。主持完成了基金委科学仪器专项、国际合作重点等科研项目。曾获2014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深圳市青年科技奖、美国心脏学会奖等。目前主要的学术与社会兼职包括:担任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仪器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声学学会生物医学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专委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等, 以及国际期IEEE Transaction on UFFC 副主编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编委,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编委、IEEE高级会员,IEEE EMBS Shenzhen Chapter Chairman、2015 IEEE-IUS 组委会成员。
钱明,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导。2008年博士毕业加入先进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NIH超声换能器研究中心工作一年。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声成像技术及系统开发,研究兴趣为超声流体测速与成像、超声生物组织弹性测量与成像、超声换能器研发等。以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4项。以核心骨干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企业横向项目十余项。近5年在国际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20篇。申请和授权专利共32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2项。已授权8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担任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Ultrasonics,PLoS One,IEEE Transactions、Journal of Biomechanics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担任中国声学学会生物医学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圳市超声工程学会理事、国自然评审专家。
严飞,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导。200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 2008年至2010年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博士后出站后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肿瘤、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分子影像及其给药治疗研究。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已结题),参与多项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PNA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Theranostics, Nanomedicin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3篇,参与编写英文论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2011-2013年先后入选为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现为UMB、PMB、MSEC、JOCR等杂志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