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大咖”云集 多学科共话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
2015-09-16 阅读量:
分享:

2015年9月10日,当人们在庆祝第31个教师节的时候,协和医院外科楼二楼3号会议室正在进行着一场严肃、认真、热烈的学术讨论——来自血液内科、普通外科、骨科、血管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心外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等10个科室的“大咖”们正在就协和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指南、流程进行着共识讨论。

据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TE)。据报道,90%以上的PTE血栓来源于DVT,但50%~80%的DVT临床隐匿,然而一旦栓子脱落形成PTE将会导致生命危险,可引起猝死。不经治疗的PTE病死率为20%~30%,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的病死率降至2%~-8%。因而,VTE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危害患者安全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易引起医患纠纷、医疗矛盾的一个常见问题。国内VTE院内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血栓预防概念不够深入;二是防治规范尚不统一;三是抗凝血液学检测手段尚缺乏;四是多学科联合机制需完善。

为有效管理VTE,2007年,协和医院整合全院相关学科以及资源,组建湖北省血栓与止血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围绕血栓与止血相关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运用前沿性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和发展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监测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已发表高质量SCI收录论文10余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目的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在易栓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获得协和医院2013-2014年度新技术新业务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在湖北省血栓与止血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协和医院副院长、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血液内科科主任胡豫教授的主导下,血液内科、骨科、血管外科等相关专科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在充分借鉴、吸收国外VTE防治指南、共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群发病特点和协和医院实际,着手编写了《协和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指南(1.0版)》。为进一步在全院范围内推广VTE多学科防治,医务办公室组织了本次共识会。会议包括协和医院指南介绍和专家讨论两个环节。

在指南介绍环节,胡豫教授阐述了协和医院VTE防治项目总体框架,随后骨科许伟华教授介绍了VTE的相关评估与诊治流程,血液内科郭涛教授讲解了易栓症的筛查与出血评估流程,血管外科科主任李毅清教授讲述了VTE的治疗原则与策略,呼吸内科科主任陶晓南教授介绍了肺栓塞的诊断及处理策略。

在随后的专家讨论环节,神经内科胡波教授、普通外科陶凯雄教授、心外科董念国教授、妇产科董卫红教授、心内科魏宇淼教授、重症医学科付朝晖教授等先后发言,一致认为开展VTE多学科防治顺应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对于保障病人安全和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具有积极作用。与会专家就完善防治指南和其他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医务办公室孙晖主任对与会专家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感谢。他说VTE防治是医务部门重点推进的单病种,也是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此项工作一方面可以让协和每年17万人次的住院患者受益。同时,通过几年延续,将积累大量VTE病例的相关数据,对于临床科研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将极大促进临床学科的发展。医管部门将协调相关医技、药学、护理等部门参与此项工作,同时也将依托网络中心做好VTE防治的信息化支撑工作。

会议最后由胡豫副院长总结,他要求各相关部门、科室要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将协和医院VTE防治工作做精做实,做成多学科联合诊疗的范本和标杆。为此,他提出四点意见,一是相关部门要根据专家讨论意见尽快完善《协和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指南(1.0版)》,并在院内推广、培训;二是协和医院院内尽快成立VTE多学科专家指导小组,VTE防治专家小组要切实有效运行,肩负起培训、疑难病例会诊等任务;三是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措施,督导临床科室按照防治指南的要求进行规范VTE的筛查、防治;四是医管部门和网络中心要切实做好信息化支撑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相关数据的提取、统计、分析和反馈工作。(熊占路)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