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至8日,2015年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年会在芝加哥举行,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近万名医生参与。我院胰腺外科主任吴河水教授及副主任赵刚教授带领该科6人参会,共有6篇论文被大会接收,数量为国内医学机构之最。
其中,我院胰腺外科邓世昌主治医师和朱帅博士各有1篇论文获大会发言;勾善淼主治医师、董黎明博士及张宇舜博士共有4篇论文获壁报展览。与此同时,董黎明博士及张宇舜博士各有1篇论文从两百多篇壁报论文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最具价值论文”。邓世昌主治医师的论文是关于miRNA调节胰腺癌表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机制研究;朱帅博士的论文是关于肿瘤微环境中钙离子/RhoA通道在胰腺癌表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机制研究;勾善淼副教授的论文是关于腹腔穿刺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能否改善炎症反应的研究;董黎明博士的论文是关于使用决策树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早期预测;张宇舜博士的论文有两篇,一篇是将患者入院时测定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白细胞总数进行对比,研究它们对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以及结局的预测效果,另一篇是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与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之间的相关性。
另据悉,该科研究成果近期连续被国际大会收录。2015年9月5日至8日,第37届ESPEN(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年会在葡萄牙里斯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的主题“Healthy Life Through Nutrition”,世界各地近3000位医疗工作者参会。会上,张宇舜博士的两篇论文亦被大会收录。其论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胰腺坏死的相关性研究收录于“Critical Care”专题,张博士也受邀在大会上介绍该项研究的相关进展及最新研究成果。
我院胰腺外科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胰腺病研究中心之一,在急慢性胰腺炎、良性恶性胰腺肿瘤、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等方面的诊疗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科研方面,在急性胰腺炎分子免疫学机制,胰腺导管腺癌侵袭及慢性胰腺炎向胰腺癌转化的机制研究中均取得了众多进展。(胰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