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神经内科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患者健康知识讲座
2016-04-19 阅读量:
分享:

4月10日上午,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在教学楼3大教室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患者健康知识讲座。

本次讲座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孙圣刚教授的主持后正式开始。其中,熊念副教授带来专题 “帕金森病的个体会治疗”,曹学兵教授带来“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诊断和治疗”,孙圣刚教授讲授专题“帕金森病的DBS手术治疗”,王涛教授讲授专题“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进展”。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健康知识讲座中所有参加人员都聚精会神。讲座结束后答疑环节更是掀起整个讲座的高潮,病友们就帕金森病相关的问题争先恐后的提出问题咨询讲者,长达半个多小时的答疑后病友们更是在几位教授身边继续咨询,久久不愿离去。

据了解,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震颤,肌肉僵直,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1997年4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每年的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这一天也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如今,帕金森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此外,帕金森病近年来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三、四十岁的患者有增加的趋势,今年是第20个帕金森病日。

随着世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帕金森病患病率逐年增长。据统计,全球有大约450万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中国。中国目前已有220万的帕金森患者,湖北省目前患者大致8-10万,武汉市近2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居世界第一,但公众对该病认识严重不足,认为颤动、走路不稳、动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现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诊率很低。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中50%-60%的患者没有就医,且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

我院神经内科长期从事帕金森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在全国是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学组副主委单位,科室帕金森病的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的资助,成功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研成果奖项,在全国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普及有关帕金森病的医学知识,提高人们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及早到医院就诊,对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神经内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