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黄海燕获2016年武汉市“优秀护理管理者”荣誉称号
2016-05-25 阅读量:
分享:

5月11日,护士节前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30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和60名护理工作者代表在京座谈,我院2016年武汉市“优秀护理管理者”获得者、综合ICU护士长黄海燕作为湖北省的护士代表之一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综合ICU)

武汉市优秀护理管理者黄海燕护士长先进事迹

二十载春秋终无悔,丹心一片献护理,让我们来看看“做生命的守护者,群众的贴心人”黄海燕护士长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黄海燕,中共党员,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余年,有着丰富的急危重症护理经验。深感“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的责任,黄海燕护士长在护理岗位上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地工作着,不断引进先进的护理模式和护理技术,为ICU护理工作发展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使ICU护理工作一年一个新起色,一年一个新台阶。她带领的护理团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一次次的大型医院检查,特别是在专科护理质量及人文关怀护理工作的突出成绩得到了评审专家一致好评。鉴于她个人出色的工作表现,荣誉是最好的说明,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护士”;2005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十佳女教工”称号;2007年获得协和医院“十佳医务工作者提名奖”;2013年湖北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协和医院“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

技湛艺精,恪尽职守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在ICU20余年的工作历练中,她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一线工作经验,培养了良好的临床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每逢遇到大抢救,她总是积极参与,指挥配合,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在一个凌晨两点的夜晚,黄海燕接到科室的电话要求加派人员加班。原来科室在已空床位的情况下,一位在外院的82岁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病情危重,家属强烈要求转入武汉协和医院ICU。科室在一无监护设备二无足够的人手的紧急情况下,黄海燕护士长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迅速指挥将除颤仪当临时监护仪给病人接上,又立即联系其他科室调配来一套监护设备,医疗护理工作在她的协调和帮助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家属看到护士长亲自加班护理病人,非常感动。病人在外院住院时间长,家属具备一定护理知识,对护理要求相当高,当听说ICU不能留陪很放心,担心护士太忙不能照顾好患者。针对这种情况,黄海燕处理完病人后,耐心与家属交流沟通,告诉家属病人现在正处于危险期,家属在场容易扰乱治疗环境和交叉感染,然后又详细介绍了ICU护士为病人做的各种护理工作。家属听了半信半疑,但经过一夜的奋战,家属探视时看见护士长满脸疲惫却仍然坚守岗位,而病人床上身上干净整洁,病情也有了好转,拉着她的手连声道谢,说:“我们终于可以放心了”。就是为了这句“放心了”,她和她的护理团队分秒必争、挥汗如雨却累并快乐着。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有重担她挑,有困难她抢,有纠纷她挡,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其他护士姐妹起着表率作用。科室的同事已记不清她多少次主动放弃节假日,为了让其他同事团圆而值班的情形。春节是ICU危重病人集中,护士人力相对薄弱的时期,每年的春节,她总是弃小家护大家,主动承担除夕的护理工作。黄海燕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20多年来她每天都是最早来到病房而最后一个离开,为ICU护理工作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热情。每天她主动深入病房,为病人排忧解难,不回避脏活累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矛盾。为培养理论强、技术硬的专业型护理队伍,黄海燕当选为协和医院危重症护理小组组长,编写了《危重症护理临床实训手册》供全院ICU护士学习,还通过举办院内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人工气道工作坊、ICU护士培训课程班等形式,为全院培养了一批知识丰富,技术精湛的危重症专科护士。针对医院及科室的护理专长黄海燕成功申报并举办4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主编书籍《危重症监护技术》及国内第一本麻醉护理书籍《现代麻醉恢复室手册》。

规范管理,竖立标杆

作为科室管理者,黄海燕护士长严把质量关,把提高护理质量放在首位。她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围绕病人安全及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制订了ICU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专科操作指南、危重病人护理实践手册、仪器管理标准、药物使用等一系列管理规范。她注重护士专业发展,创建医护合作模式,组建了一支享誉省内外的专业护理团队,ICU目前已有15名专科护士,包括9名ICU专科护士,3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1名呼吸治疗专科护士,1名康复治疗专科护士,1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名营养专科护士。她注重发掘护士的优点,科学的利用和发挥每个护士的潜能,让她们相互取长补短,做到人人管事,事事有人管,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她还尽可能的为护士申请外出学习交流的名额,使ICU护士能走出去,获得更多锻炼学习的机会。

积极响应国家卫生服务计划,彰显大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自2011年起,黄海燕利用学科优势建立与基层医院的学术交流平台。2012年卫生部行业标准《呼吸机临床应用规范》由武汉协和医院院ICU牵头制订,分别在武汉、黄石、宜昌、十堰、襄樊等地举办多场学术讲座,推广标准的临床应用。黄海燕通过与地方医院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班,现场指导、接受进修学习等形式开展对口帮扶。在ICU护理管理、重症肠内营养、呼吸治疗、气道管理、血液净化等方面为地方医院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对基层医院刚刚成立的ICU,她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支持,更是将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文件资料毫无保留的赠予给有需要的医院。她常说“如果湖北省内的ICU护理水平都能在同一水平上,我才会问心无愧”。

人文护心 白板传情

走进ICU病房,首先让你感受到的或许不是ICU护士的专业素养,而是她们对病人的浓浓温情。苍白的墙壁上贴上了各种简单而又温馨的装饰品,每一个床旁的玻璃隔墙上都贴着一块白板,上面贴着病人家属写给病人的小纸条,这些五花八门笔迹各异的小纸条写满了家属对病人的祝福和期盼。ICU的护士每天都会抽时间给病人念这些充满爱的小纸条,“亲爱的爷爷:你一定要好起来,我和爸爸妈妈都等着你早点回家----”,还有一位八岁的小男孩写给他因车祸昏迷不醒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每次我来看你,你都在睡觉呢,爸爸说过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可是现在你不管我了,妈妈,难道你不要我和爸爸了吗,----”,那歪歪斜斜的字迹看了都让人心酸。这些小小的白板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家属们对病人的关怀,更是ICU护士们对病人的关怀。2012年,美国华生关怀科学机构的两位专家应邀到我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指导,当看到这些小小的白板时,无不称赞中国的护理工作是精细至极。

ICU工作是无限的繁琐与重复,但面对生命,黄海燕却多了一份敬畏。对黄海燕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挑战,但这份挑战,却装满责任。她详细询问病人的需求和想法,并在探视时间与家属耐心沟通,了解家属意愿。她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合分析,制作了ICU病人特有的关怀指南;对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沟通障碍的病人,为其提供写字板,与病人进行文字交流互通信息;对于昏迷的病人,为其录制亲人感情丰富的讲述,反复在病人耳边播放;特殊病人允许其最亲近的家属适当留陪,鼓励家属给予非语言的交流,如握手、抚摸等;设立“沟通空间”留言板,在上面贴上家属照片或者家属写给病人的信,写上大家对病人的祝福等等。小小留言板上充满了护士、家属和病人之间最真挚的爱。

“一切为了病人”,这是黄海燕护士长一生不懈的追求。风风雨雨几十载,收获属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前进永无止境,黄海燕始终没有忘记社会赋予她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她将会一如既往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技术去赢得病人的信任,收获同行的敬重。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