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协和大家庭又添新成员——
打造“1+1+N”区域紧密型医联体 我院正式托管市红十字会医院
2019-06-15 阅读量:
分享:

2019年6月14日下午,江汉区委、区政府宣布了熊念同志担任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副书记和院长的任职决定。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党委副书记夏家红及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对外医疗外联部相关负责人送熊念同志任职履新。

下午2点半,张玉书记、夏家红副书记一行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并出席该院干部大会。会上,江汉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许华宣读了任职文件。这标志着,我院正式托管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并将通过管理输出、技术帮扶、专家下沉、资源共享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从而为武汉探索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供“协和样板”。

熊念同志在发言中表示,感谢协和医院和江汉区委、区政府对他的信任。对于此次履新,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并将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决心,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提升。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杨俊,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仁胜在发言中共同表达了该院对协和医院的热烈欢迎,认为此次托管对市红十会医院及江汉区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基本情况。

随后,张玉书记作重要讲话。他表示,2019年1月24日,协和医院与江汉区人民政府达成双边共建合作协议,正式托管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为开启合作双赢、创造新辉煌开启新篇章。选派熊念同志担任院长和党委副书记,是医院落实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托管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此行,医院领导专程送熊念同志履新体现了对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高度重视,寄托了对熊念同志的殷切希望。张书记向大家介绍了熊念同志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还是一名出色的管理干部。与此同时,张书记对熊念同志提出了三点要求,要当好“医院”的院长,尽快找准定位,成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展的主心骨、领头羊;要当好“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院长,办人民满意、员工满意、政府满意的医院;要当好“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院长,要将协和经验、优势融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外部输血”与“自身造血”相结合,为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打造一支具有红会特色、留得住、干得好的骨干团队,为武汉市探索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供“协和样板”。

最后,江汉区委书记张俊勇代表区委、区政府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熊念同志的到任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协和医院正式托管市红十字会医院是发展的新开端,也是勇挑新使命、体现新担当的开始。他希望,该院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发扬优良传统,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积极投身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大潮,在协和医院的托管帮助下,突破瓶颈,加快医院发展步伐,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经济、优质、高效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据了解,此次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是武汉中心城区首家被托管的医院。区别于以往松散型、半紧密型的托管方式,此次探索“1+1+N”的区域紧密型医联体。也就是说,今后将以协和医院为龙头,让大医院的管理、专家、技术下沉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再带动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提升。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离协和本部较近,地理优势明显,且与协和本部、协和肿瘤医院构成距离相近的“健康等边三角”。托管后将盘活区域内的优质医疗资源,使江汉区的居民在任何一个社区都能近距离享受最优质、最便利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武汉协和医院作为公立医院“国家队”,先后在我省托管了6家二级医院,其中武汉3家医院分别为协和江南医院、协和江北医院、协和东西湖医院,医疗业务指标频创新高,门诊量、手术量最高增幅达86%;难度较大的三、四级手术比例增幅达67%至210%,协和江南医院在托管2年之后成功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医联体建设的“武汉协和样板”初见成效。(文/苏颖 聂文闻 图/金时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