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创面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随着生物学技术和医用材料的不断发展,糖尿病创面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现有的治疗手段仍不理想,对糖尿病创面难以愈合的具体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刘国辉教授团队,在阐明糖尿病患者血液外泌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潜在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由糖尿病引起的其他血管性病变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该成果以“Circulating Exosomal miR-20b-5p Inhibition Restores Wnt9b signaling and Reverses Diabetes-associated Impaired Wound Healing”为题于12月23日正式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Small》(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smll.201904044)。《Small》是德国Wiley出版社旗下顶级期刊,属于中科院工程一区,影响因子为10.856。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50nm的细胞外囊泡,目前已被证实其囊泡内含有microRNA、lncRNA、circRNA等具有广泛调控作用的物质。血液中含有众多的外泌体,而这些外泌体能够被血管内皮细胞吞噬,从而调控糖尿病创面的愈合。刘国辉教授团队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的外泌体可被人血管内皮细胞吞噬。被内皮细胞吞噬后的外泌体则将其囊泡中高水平的microRNA-20b-5p释放,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microRNA-20b-5p是通过作用于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发挥生物学作用。该项研究成果阐明了糖尿病患者血循环的外泌体中高水平的miRNA-20b-5p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创面延迟愈合的重要分子,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创面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刘国辉教授、米博斌医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刘国辉教授以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身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卫计委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部级科技基金项目12项。课题组成员熊元博士、陈朗硕士和闫晨晨硕士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为该论文唯一第一作者、唯一通讯作者单位。刘国辉教授团队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260余篇,其中SCI 60余篇,期待将会有更多相关成果产出,为糖尿病创面的治疗提供新思想、新技术。(科研处、骨科医院)
参考文献
Xiong, Y., Chen, L., Yan, C., Zhou, W., Endo, Y., Liu, J., Hu, L., Hu, Y., Mi, B., Liu, G., Circulating Exosomal miR‐20b‐5p Inhibition Restores Wnt9b Signaling and Reverses Diabetes‐Associated Impaired Wound Healing. Small 2019, 1904044. https://doi.org/10.1002/smll.2019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