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在放射科阅片室与协和深圳医院通过远程高速的PACS数据连接,启动远程教学阅片工作。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郑传胜教授,带领协和医院放射科书记梁波教授、史河水教授等众多协和医院放射科专家,与协和深圳医院放射科高德宏主任及团队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会上,协和医院放射科专家利用远程连接,逐张阅读深圳医院传送过来的高清影像资料,认真点评,并根据需要快速调取相关临床信息,与协和深圳医院的同事们展开互动。同时也利用远程连接,向深圳医院展示我院阅片会上的精彩内容,讲解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技巧。会后,无论是影像资料传输的清晰度、速度还是系统操作的便利性都得到了双方好评。
远在深圳的放射科的医师表示,远程对接效果很好,图像清晰、声音正常,交流没有任何延迟的感觉,包括当地的住培医师也觉得收获很大,希望每周能有2次这种教学读片的学习机会。协和深圳医院向武汉协和表示感谢,高德宏主任表示,非常欢迎采用这种形式与协和医院专家建立常态化联系,既可以依托协和平台迅速提高深圳医院阅片质量,也可以有全面提升深圳医院放射科专家们的临床能力。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意见,大学附属医院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医疗、学科等领域的优势,通过远程协作网全方位的提高地方医院的医疗人才培养、医学学科建设等能力。协和医院张进祥副院长作为中国医院协会医联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带领对外医疗联络部和远程医学中心,力推两院放射科实现“建立远程联网,实现远程病例教学示范、疑难会诊等实时连线,共享病例资料”,全面促进深圳南山医院放射学科建设,在加强放射诊断学人才培养的同时,让深圳的百姓不出门可以享受到武汉协和医院专家提供的医疗服务。
据悉,这项云端教学工作将规范化、持续开展,将在短期内提高深圳区级医院的影像诊疗水平,更好的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将合作推进先进数学模型算法、人工智能阅片、先进造影技术、三维成像等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改革先行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自2009年以来,两院之间的“协南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通过协和医院两个周期的帮扶,南山医院基本实现了“依托国内名牌医学院校,通过技术合作全面提升南山区卫生系统医疗水平”的发展目标。为下一步双方深化合作、拓展合作高度和广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2019年,我院与协和深圳医院开启了第三轮合作,并将重心下沉至临床科室,建立多学科之间的共建关系,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医学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希望、保障人民健康的火种,协和医院作为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承担着本科生、专业型研究生、住培学员的临床实践培训工作,一直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卓越医师的战略任务,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同时将对口帮扶医院、托管医院和技术协作医院的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医联体医院与协和院共同进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年伊始,教学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医院战略研讨会提出的具体要求,落实工作部署、压实管理环节、拿出实际成绩、弥补明显短板,在具体工作中树立新理念、融入新格局、谋求新发展,远程实时互动式教学是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2020年协和医院启动面向口帮扶医院、托管医院和技术协作医院的远程临床教学项目以来,在外联部的直接组织下,骨科和肿瘤中心远程授课45场,听课人次达2000余人次,授课重在培育基层医院学习氛围,高度贴合临床实际应用,重点针对解决临床难点问题,强调根据基层医院需求个性化定制课程,鼓励开展基层医院专家之间的互动,积极创造先进技术推广和下沉的条件,获得了参与授课学员的高度好评。
根据放射科对高清图像和高速图像传输高要求的特点,协和医院与协和深圳医院密切合作,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共同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成功建成了优质教学平台,实现了协和优质医疗和教学资源向协和深圳医院的传输,必将有助于把协和医院远程医疗和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推广到援疆、援藏、乡村振兴等任务中去,培养更多立足于当地的骨干医疗人才,为更多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外联部、远程医学中心、协和深圳医院)
协和医院放射科阅片室,协和医院专家一边逐张阅读深圳医院患者影像学资料一边讲解诊断要点

协和深圳医院放射科,高德宏主任带领团队认真参加远程阅片会

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史河水教授做病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