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院邵增务教授团队在一个月内发表两篇国际顶级期刊论文
2021-03-06 阅读量:
分享: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邵增务教授团队分别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4,即时影响因子15.24)上发表了题为“Solutions to the Drawbacks of Photothermal and Photodynamic Cancer Therapy”的综述论文及国际顶级期刊《Autophagy》(IF=9.77,即时影响因子13.34)上发表“HIF1A Alleviates compression-induced apoptosis of nucleus pulposus derived stem cells via upregulating autophagy”的研究论文。

《Solutions to the Drawbacks of Photothermal and Photodynamic Cancer Therapy》一文总结了光疗这一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案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研究者为了解决各类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光疗所包含的两大治疗方案,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都因其具有高效的治疗效果,无创的治疗手段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光疗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也逐步发现了光疗所存在的问题,并逐一解决。如此文提到的光热治疗对正常组织的热损害,可以通过提高光热材料的靶向能力和低温光热治疗得以解决;光动力治疗中ROS易淬灭,极短寿命和极短扩散距离的问题,可以通过靶向线粒体和均匀分散光敏剂,防止Π-Π堆积引起的光敏剂淬灭来解决。

此综述对这些问题逐一提出并充分列举了现有的解决方案,但光疗仍存在诸多问题,每个问题也依然存在更多解决的可能性,相信当光疗的诸多问题得到一一解决后,会在将来看到光疗在临床治疗上发挥异彩。

邵增务教授和赵彦利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邓享誉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HIF1A Alleviates compression-induced apoptosis of nucleus pulposus derived stem cells via upregulating autophagy》一文阐明了低氧诱导因子HIF1A对压力诱导的髓核干细胞凋亡的保护效应及其调控机制,为椎间盘退变的内源性修复再生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治疗靶点。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手段防治椎间盘退变。近期研究表明,动员内源性干细胞是增强椎间盘原位修复再生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策略。然而,不利的退变微环境往往导致髓核干细胞(NPSC)修复失效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髓核干细胞数目及HIF1A表达水平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减少,而维持低氧微环境能够通过HIF1A-BNIP3-ATG7途径激活自噬抵抗压力诱导的髓核干细胞凋亡,进一步通过体内研究证明HIF1A介导的自噬激活效应有利于内源性干细胞发挥修复再生功能。

该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低氧微环境对椎间盘内源性修复再生的有益作用,阐明了HIF1A介导的自噬激活效应有利于内源性干细胞的存活及更好的发挥修复再生功能,从而为干细胞疗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邵增务教授、王佰川副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何睿俊、王喆、崔敏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邵增务教授以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200万元),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1250万元),国家卫健委多学科联合诊疗能力提升建设项目1项(5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邵增务教授团队近5年内发表SCI论文116篇,期待课题组将会有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出。(骨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