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院长胡豫在外科楼3会议室接见了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新任书记刘春晓一行,双方回顾了“协南合作”十一年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卓越成绩,并就“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合作达成了意向。随同刘春晓书记来访的有,协和医院派驻协和深圳医院的陈宏翔常务副院长、协和深圳医院莫蓓蓉副院长、协和驻南山医院办公室安勇维主任等;协和医院张进祥副院长、党委办公室袁柏春主任、外联部熊蠡茗部长、丁洪琼副部长等也出席了本次会谈。会议由协和医院副院长张进祥主持。
胡豫院长致欢迎辞。胡豫院长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刘春晓书记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协南合作”成绩斐然离不开深圳和南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协和深圳医院自身的拼搏奋进,更离不开协和医院的全力帮扶,希望刘书记履新之后,继续大力推动两院深化交流,创新和落实合作项目,利用好“大湾区”开发等有利形势,积极承接政府任务,响应群众需求,在更多领域共同取得更大的成绩。
张玉书记就我院临床、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1+3” 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作了简单介绍,并表示两家医院的合作从医院层面下沉到了专科层面;我院派专家过去,一方面是“输血”性帮扶,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协和深圳医院自己的人才。我院特别根据协和深圳医院的需求创造性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定制化培养专科骨干人才,通过为每位“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定期形成性评价,不仅培养他们的临床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传承协和文化的拼搏精神。
刘春晓书记对我院长期以来的帮扶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下一步也希望协和医院继续支持协和深圳医院,站在更高的层面,帮助该院找问题、除弊端,通过“输血”结合“造血”的模式,推动协和深圳医院迈向新阶段。
张进祥副院长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更要抓住机遇,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先行什么,示范什么,是我们要瞄准的问题。张玉书记提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个方向;研究生的在职教育、人才培养也需要平台,可以考虑双方协同建立一个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在协和培养的一套技术和理念,不但可以直接拿回深圳用,还能继续培养当地的人才以激发协和深圳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
协和深圳医院常务副院长陈宏翔也向我院领导汇报了2020年“协南合作的十件大事”,如教学工作获奖颇丰、科研工作稳步发展、皮肤学科建设突飞猛进等,得到了院领导的一致肯定。
最后,张玉书记总结道,我院托管医院有7家,其中不乏区级医院,从公立医院的责任与担当上讲,把区级医院的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上去,才能将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实际落地;从情怀上讲,十数年的“协南情怀”,也驱使我们要将两院间的合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有恒心,我们就有信心,相信“协南合作”会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据悉,自2009年“协南合作”启动至今,协和医院共向协和深圳医院派驻专家167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108人,驻点32个学科,协助该院完成了大量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显著提升了医院技术水平。近两年,更是通过专科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远程临床教学等项目帮助该院培训了大批专业才,显著提升了医院发展的内生动力。2021年是协和医院建院155周年,每两个月一次的协和医院托管医院“双月会”也将与今日在协和深圳医院召开。双方将以院庆庆祝活动及双月会为契机,再接再厉,共同取得更大成绩。(对外医疗联络部 谢添 熊蠡茗)

张玉书记、胡豫院长出席会议,张进祥副院长主持会议

刘春晓书记(右三)报告履新之后的工作思路

张玉书记与刘春晓书记一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