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慢性创面因愈合过程的延迟和失调而备受关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医疗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传统治疗方法面临显著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手段。
刘国辉教授团队深耕于创面修复研究,2023年2月22日该团队携手重庆大学冯茜及荷兰格罗宁根大学Mohammad-Ali Shahbazi团队合作设计了一种原位可注射凝胶系统。原创性提出了贯穿整个愈合过程的促愈型神经-血管交互对话的概念,以全程修复策略来提高当前DFU治疗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材料科学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上作为亮点论文发表。该论文的第一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国辉教授和米博斌医师为主要通讯作者,熊元博士后为第一作者。

2023年08月01日,华中科技大学刘国辉、米博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Yanli Zhao(熊元博士后为第一作者)还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d Their Composites for Chronic Wound Healing: From Bench to Bedside”的论文。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创新的多孔材料,具有低毒性和高环保性。研究显示,MOFs具有卓越的抗菌效果和促血管生成活性,使其成为治疗慢性创面的有前途的系统。这些纳米材料的独特特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路径。该研究系统总结了MOFs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并探讨了其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潜在应用。通过优化设计,MOFs可以针对不同慢性创面的特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也为慢性创面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2587
同时,基于前期在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基础,刘国辉教授团队联合付小兵院士团队、张英泽院士团队、姜保国院士团队等顶尖科研团队,于2023年06月15日联合在《中华创伤杂志》发表“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刘国辉教授为主要通讯作者之一,熊元博士后、米博斌医师和闫晨晨博士为指南主要执笔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为第一作者/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该指南为难愈性创面的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