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杨东亮教授、刘嘉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IF:20.693)发表了题为“A systematic comparison reveals dynamic differences in early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of acute-resolving versus chronic HBV replication”的原创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乙肝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模拟了慢性及急性自限性乙肝病毒(HBV)复制,系统性动态分析了不同慢性乙肝病毒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征。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目前有超过2.5亿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且绝大多数仍难以实现治愈。人体针对HBV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清除病毒实现自愈的最关键因素,慢性HBV感染患者体内抗HBV适应性免疫应答往往处于低下和紊乱状态,其形成机制仍未得到有效阐明,特别是对慢性HBV感染早期肝脏和脾脏内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特征仍知之甚少。
该研究发现,无论在急性自限性清除HBV的小鼠还是HBV慢性复制的小鼠,在病毒暴露早期的外周免疫器官中,均会发生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致敏和增殖扩增。但与自限性清除病毒的小鼠相比,HBV慢性复制小鼠脾脏内的T细胞并未呈现出活化表型。在病毒暴露后的急性期晚期,自限性清除HBV小鼠的外周血和肝脏中活化的效应性T细胞会显著增加,而HBV慢性复制小鼠中该现象并未发生。此外,HBV慢性复制小鼠脾脏中缺乏树突状细胞(DCs)的扩增,且其在肝脏中高表达抑制性分子PD-L1。通过细胞过继转输实验,该研究进一步证实在急性期的不同阶段,自限性清除HBV小鼠脾脏免疫细胞诱导内源性CD8+T细胞活化,从而打破HBV免疫耐受实现病毒清除的能力会发生动态变化。该研究揭示了在HBV暴露早期,肝脾DC细胞功能障碍、缺乏早期T细胞活化和T细胞肝内迁移浸润是HB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免疫学成因。
感染性疾病科刘嘉教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王琴博士为该文的第一作者,刘亚男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跨学科重大合作项目和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资助。(感染性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