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十二届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感染与免疫”暑期班成功举办
2022-07-29来源:国际交流办 阅读量:
分享:

2022年7月11日至25日,第十二届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感染与免疫”暑期班于线上举行,我院8名八年制学生、7名研究生和来自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广州中山大学的学员共同参加了课程学习。

暑期班开设专题报告和讨论共14个课程。来自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免疫研究所、生物医学科学研究院的10位专家带来十场精彩报告,主题包括《病毒感染中的调节性T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控制与发病机制》《肿瘤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病毒感染中的I型干扰素》《磷酸钙纳米颗粒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肝脏先天免疫》《基因免疫原理及其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中的应用》《病毒基因组HLA相关突变的计算发现》《病毒控制的免疫机制》《用于科学和临床诊断的3D显微技术》等。我院刘嘉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陈捷亮教授、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陆蒙吉教授先后主导了3场讨论课,介绍所在单位情况以及实验室研究方向,同时针对课程内容为学员们答疑释惑。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暑期班也为学员们赴德深造“铺路架桥”。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对华交流办公室主任乌尔夫•迪特曼(Ulf Dittmer)、生物医学研究生院院长斯文•布兰道(Sven Brandau)分别对学校总体情况、研究生院基本情况以及中德交流合作项目进行了宣介,同时邀请了中国留学生分享申请留学的成功经验及在德学习的心得体会。

为期两周的暑期班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对华交流办公室、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处、第一临床学院、协和医院国际交流办公室、感染性疾病科的精心组织下圆满结束,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蔡思程在分享学习体会时说:“本次课程中既复习了感染后免疫反应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了解到许多前沿技术。”感染科研究生曾小清表示:“教授们由浅入深引导我们对病毒感染及免疫未来的研究方向的思考及探讨。磷酸钙纳米颗粒在医学中的应用,检测HLA相关突变的HAMdetector回归模型及科学和临床诊断中的3D微观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启发了我们开展科研及临床工作的新思路。”

“该项目在德国独一无二,注重针对性和连续性,具备规模与活力,是中德合作的典范。”主办方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对暑期班予以高度评价。该项目也是我院推动国际化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医学人才的举措之一,自2011年项目启动以来,我院逾百名医学生参与,成为加强双方交流合作的纽带。2020年以来,我院克服疫情影响,主动搭建线上平台,为项目的持续开展保驾护航。(国际交流办)


结业仪式全体师生合影

开班仪式上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对华交流办公室主任乌尔夫•迪特曼(Ulf Dittmer)致辞

中德专家授课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