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3点半,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以及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胸外科在科主任廖永德教授的带领下,专业的医护团队顺应广大群众对防癌治癌科学知识的需求,围绕“整合资源,科学防癌”主题在“云”端举办了肿瘤防治宣传科普与患教线上公益活动。
活动开始,胸外科廖永德主任率先致辞。他指出,协和医院胸外科作为收治肿瘤患者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华中乃至全国均享有较高声誉,对肿瘤防治工作义不容辞。此外,他表示胸部肿瘤大多是可控可防的,围绕“323”攻坚行动“防、筛、管、治、研”五个方面,依据肿瘤“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本次活动以加强肿瘤防治知识科普宣教为基础,旨在提高广大群众防癌抗癌意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周期。
胸外科廖永德主任致辞
胸外科党支部书记王思桦教授指出,肿瘤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乎人民的福祉,健康科普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指出,胸外科是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的医学专科,主要研究食管、肺、纵膈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如: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手汗症、气胸、鸡胸、漏斗胸等疾病均属胸外科诊疗范畴,希望病友们借此活动对胸外科疾病及其预防知识有所了解,在就医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胸外科党支部书记王思桦教授致辞
随后科普环节正式开始,各位老师依次介绍精心准备的科普内容。
肺癌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是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临床上有很多患者晚期肺癌患者来就诊,错失手术的最佳时期。王明亮博士提出,胸外科率先开展了晚期肺癌靶向降期及免疫降期后的手术治疗,一部分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肺癌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后,可以将肿瘤降期为早期肺癌后再进行手术,这种方法会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增加晚期肺癌患者治疗的信心。
王明亮博士讲课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郑佳莉护师通过对肺癌患者快速康复之路的介绍,带领大家领略了一堂生动的“康复”课。课程循序渐进,围绕肺癌患者快速康复这一主题,从术前的严格戒烟和呼吸锻炼,到术后的饮食与健康管理,利用丰富的图文和形象的视频,不仅方便患者理解,更加深患者对术前、术后自我健康管理的印象,促进了快速康复的有效开展。
郑佳莉护士讲课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大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到全世界一半以上。胸外科在食管癌诊疗工作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位教授在国内外食管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胸内吻合”、“一步法膜解剖游离”等微创手术技术多次在国内外会议上进行展示,食管癌围术期并发症远低于平均水平。李阔博士围绕食管癌做了相关科普,为病友们阐述了食管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提升了患者对食管疾病的认知。
李阔博士讲课
童松博士讲解了纵膈肿瘤的常见类型,并展示了王思桦教授在治疗综膈肿瘤并获奖的新技术新业务,利用图片向大家展示了不同纵膈肿瘤的典型临床表现,用三维重建模型直观的讲解了不同肿瘤类型需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让病友们对纵隔肿瘤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童松博士讲课
手汗症是胸外科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异常多汗症。张娟芳护师围绕“水手”家族的日常,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向大家讲解了手汗症给汗友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告知病友们“手汗医胸”,以免走错就诊科室,并通过实例强调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让手汗症患者早日告别“水手”生活。
张娟芳护士讲课
在解疑答惑环节,胸外科讲者耐心地解答了众多病友的提出来的问题,同时病友们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开展类似的科普和线上咨询答疑活动,为更多的患者及家属带来便利。
最后,廖主任指出,协和医院胸外科高度重视肿瘤防治工作,正在广泛开展防癌科普宣传,积极探索肿瘤预防与科普工作,目前已多次举办健康教育大讲堂、线上患友会等丰富的活动,并通过制作健康教育手册、运营线上问诊微信公众号、肺康复训练视频等,为患者提供完善的科普途径。他表示,本次肿瘤防治宣传活动贴合大众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了四千多人,并得到了广大病友们的一致好评,通过对防癌抗癌知识的科普,能够切实提高大众的防癌意识,降低肿瘤发病率,还能提高大众对于肿瘤的科学认知,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据悉,协和医院胸外科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华中区分盟主席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湖北省胸外科分会,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食管专家委员会等单位。2021年门诊住院量70000人次,手术量5000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收治的患者多为肿瘤患者。(胸外科张娟芳 任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