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最大质子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质子刀”正式投入临床研究已逾两月。10月31日,协和医院召开质子临床研究中期发布会,介绍该院质子治疗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议汇聚了来自肿瘤学、放疗学等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质子治疗技术的前沿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出席会议。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党委书记张涛主持。协和医院也成为了华中地区首家汇报质子临床研究数据的医疗机构。

自今年4月协和医院启动试验患者招募以来,来自全国的众多肿瘤患者积极参与,协和肿瘤中心已筛选出2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参与质子治疗试验。这些患者中,男性16名,女性12名,年龄跨度从27岁至79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软组织肿瘤、盆腔(前列腺)肿瘤、腹部肿瘤、头颈部肿瘤和胸部肿瘤。目前,已有3名患者完成全治疗周期,其余患者正在治疗周期中。初步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适应良好,且治疗效果初步显效。

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表示,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是全国首批、华中最大的质子中心,是武汉市“五区两中心”的重点工程。医院致力于将“科技重器”转化为医学创新的动力,凭借其四大显著优势:先进的设备、多舱室配置、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便捷的区域位置,质子医学中心的建成和运营,将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肿瘤患者提供国际一流的质子放射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张玉书记介绍,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未来将整体搬迁至金银湖院区,与该院质子中心完美结合,打造集精准诊疗、研究转化于一体的国家级肿瘤医学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对协和医院在质子治疗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此次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华中地区肿瘤诊疗技术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填补了华中地区肿瘤质子治疗的空白。期待协和医院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争取得更多更大的技术突破,引领华中肿瘤防治事业开创新局面。当天下午,于金明院士还在质子医学中心坐诊,为患者提供诊疗意见。


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坤禹教授详细介绍了质子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和中期数据,目前,协和医院质子治疗的摆位精度已经校准至亚毫米级,远高于国际标准,能够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质子治疗在颅脑肿瘤、头颈部肿瘤以及儿童肿瘤等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本次研究中再次得到了充分验证,患者肿瘤退缩满意,未出现不适。此前,杨坤禹教授团队曾在头颈放射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大幅度提升了头颈部肿瘤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从60%~70%提升到96%)。

肿瘤中心书记张涛教授团队则将低位直肠癌放化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成功将肿瘤的术前病理学完全缓解率由15.3%大幅度提升至39.8%。据悉,未来如果将质子治疗融入这些创新治疗方案中,或许能带来更好的疗效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不想这么痛苦。”首位接受治疗的刘先生(化名)备受脑膜瘤复发困扰许久。他从福建来到武汉寻求帮助。刘先生的脑膜瘤位于左侧眼眶后,曾在3年前接受过外科手术,但今年初肿瘤复发,且进展迅速,瘤体增大明显,导致左眼几乎失明,不再适合手术。质子治疗不仅避免了外科手术的风险,还有望有效控制肿瘤,患者眼球也将得到保留。患者及其家属对质子治疗抱有积极态度,且患者符合试验要求,因此被确定为首位试验对象。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的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治疗持续了6周,每周5天,每次影像引导质子治疗仅需15分钟。截至目前,患者已顺利接受所有治疗疗程。目前肿瘤控制良好,瘤体缩小。
同日,一位接受宫颈癌治疗的吴女士(化名)也来到现场分享经验。61岁的刘女士在2022年8月接受了子宫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为宫颈鳞癌IIA期。2024年9月,肿瘤在她的盆壁复发。自9月24日接受治疗以来,她的肿瘤明显缩小,治疗12次后肿瘤长、短径从开始的6.5×5.3厘米,缩小至5.5×4.3厘米。目前,吴女士已完成23次治疗,肿瘤继续缩小,计划进行第二次自适应放疗。

“信心满满,一定能战胜疾病!”吴女士表示,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密切关注她的病情,积极沟通治疗方案,她未出现明显不适,对治疗过程和效果也充满信心。

据悉,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自2020年7月开工建设,已于2024年8月正式进入临床研究及应用阶段。该中心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多舱质子放疗系统ProBeam360°,最高能量输出可达220兆电子伏特,最高束流强度可达800纳安,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更强。与传统放疗相比,质子治疗能够更精准地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尤其适用于儿童肿瘤患者和复杂肿瘤病例。该技术的成功应用,预计将极大提升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研究患者招募仍在进行中,有意向接受质子治疗的肿瘤患者仍可继续向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申请报名。具体报名渠道详见肿瘤中心官网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