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出生时仅一层皮肤将跳动的心脏包裹起来,起伏跳动尽在眼前,来自河南光山县的24岁“裸心哥”黄荣明昨日在协和医院接受了手术,为了这一天,该院5个科室、10位博导、30余医务医技人员付出了共同的努力,本报记者独家进入手术室内直击手术现场。
这是一场等待了24年的手术。麻醉、开胸、送心脏回家、矫正畸形、安保护罩……专家们分工明确,协作互助,从上午8时许直至当晚18时40分左右,手术宣告成功。
但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裸心哥”尚未脱离危险。未来呼吸关、出血情况、感染关以及心肺功能恢复都非常关键。
院方如履薄冰 组织三次大会诊
“裸心哥”黄荣明入院以来,因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协和医院曾三次组织院内大会诊,进行病例讨论。
3月中旬,第二次会诊,院长王国斌教授亲自参与,提出要“举全院之力”帮黄荣明创一次生的希望。
15日,星期天,心外科、整形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及肝胆外科5科室专家再次聚集,召开术前最后一次大会诊。心脏畸形如何矫正、归位、修补、成形……此前,大家依每个手术步骤至少已经准备了两三套方案,比如心脏畸形的矫治,首选是一次性根治性手术,如果不能一次根治,就要考虑分期,那么如何分期?如果不分期,选择姑息手术又得做怎样的准备?
再如心脏的回纳,最理想是选择回纳到胸腔心脏本来的位置,再修补缺损的胸骨,确保黄荣明的胸形将来外观上与正常人无异。第二方案,心脏若不能回到胸腔的家,就回到胸腹联合处,如果实在胸腹腾不出地方,只有局部“建屋”保护起来。
每一步、每一结果,都在每个人心中来回跑了无数遍。“对于医生来说,这只是一次手术,但对于患者和家属,这无疑是生命中最关键的一步。”董念国教授说,为表达大家共同的心愿,在动手术之前,一起为这不平凡的手术起了个动听的名字——“流浪的心‘回家’”。
黄荣明坦然面对 开始设想结婚生子
昨天对黄荣明和他的家人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天,这是24年来苦苦等待的一天。
手术的前一天,医生约黄荣明的父母谈话,告知他们手术的难度与风险,夫妻俩一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顿时紧张起来。傍晚,趁着儿子去洗澡,母亲张元凤向病友诉说手术的风险,焦虑地哭了起来,糖尿病的症状加重了,头疼、脖子疼、冒汗,双腿没有力气。父亲黄保江也满脸愁容,“现在只能往前走了,没法后退”,他说,“就像赌博一样,赌一次”。手术前夜,黄荣明的父母紧张得几乎一夜未眠,11点多才躺下,睡一小会就醒了,从凌晨2点一直到天亮再也没能入睡。
与父母的紧张焦虑相反,黄荣明很镇静,甚至对手术有些高兴和期盼。记者在与他和他父母的交流中,能明显感觉到他做手术的愿望很强烈。手术前,医生约他谈话,向他讲明手术的步骤,与大多数病人相反,他不仅没有紧张不安,反而看上去很高兴,乐呵呵的,这让医生都暗暗称奇。
在谈话的最后,一向腼腆沉默的黄荣明竟一反常态,他鼓起勇气红着脸向医生提问:“等我好了,结婚生孩子,这病会遗传吗?”医生哈哈一笑:“放心吧,不会的!”黄荣明听罢,一脸欣喜。前天晚上,张元凤看他吃不下饭,问他为什么,他说,“我高兴”。
第1关
上午9时,麻醉科副主任武庆平来到手术室。当麻醉药注入黄荣明体内后,武庆平默默地观察手术台一旁的生命体征监护仪,不妙,出现心律失常。不一会儿,血压开始走低。
“这太怪异了,这不是常见的情况。”他暗自想,这样的情况很危险,很可能是心功能比料想的还要差,游离过程中适应不了手术带来的创伤。随着开胸手术进行,一度出现持续低血压的情况,剥离心脏时,最低时甚至仅为50毫米汞柱左右,他有条不紊地实施预备方案,迅速进行强心、扩管处理,渐渐地,心律恢复了正常,血压也稳定下来,为后面顺利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2关
9时45分,手术医生准备为黄荣明进行全身消毒。
首先是心脏,此时,手术台上,两台聚光灯下,黄荣明凸起的心脏“一起一伏”,格外醒目。当医生为手术划切入线时,不得不随着他心跳的节奏,一点一点进行。
由于心脏与皮肤粘连,手术刀轻重的拿捏格外重要,如何游刃有余地将皮肤与正在跳动的心脏剥离开,而不损伤心脏,非常考验刀功。
董念国亲自操刀,他目不转睛的盯着小伙子起伏的胸腔,手术刀随着跳动的心,有节奏的缓缓滑过,打开一条十多公分长的刀口。“裸心哥”的心脏这才真正裸露出来——由于操作平和,紧挨胸外皮肤的心脏外表没有损伤。
第3关 “大家挤一挤” 心脏成功归位
尽管术前的方案制定了三套,每个步骤也已烂熟于心,但在董念国心中,让心脏回到它自己的位置,这一最佳方案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在黄荣明体内,“强势”的肝胆和双肺组织“鸠占鹊巢”已经24年,打开胸腔后,董念国试图将两者向周围“挪一挪”,一步步试探,竟真的腾出两个拳头大的空间,“大家挤一挤”,终于让久违的心脏第一次回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家。
第3关
最难第 关 “黑灯瞎火”矫正心脏畸形
此前经检查,黄荣明的畸形非常复杂,罗列出来,居然有8处:胸腹联合型胸外心、大房间隔缺损、功能型单心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要直接在跳动的心脏上矫正这些问题显然不可能,此时必须建立体外循环,以确保心脏停跳的这一个小时时间,能抓紧“工期”将问题全部搞定。然而,正常建立体外循环都是从胸口入手,而由于“裸心哥”胸前创面较大的情况,只能另辟蹊径。医生选择上方和入口从颈下方静脉入手、下方则从大腿插管。
体外循环建立后,心脏停跳。简单的畸形依次进行矫正,然而很快,董念国和杜心灵教授就遇到麻烦了。正常的左心室位于胸腔的左后方,右心室位于胸腔右前方,可黄荣明的心脏却是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了90度,使左心室出现在左前方,右心室转位到后方,相当于背过脸去,让人看不到右心房。
此时的心脏不可能扒开,更不可能搂起,如何在“黑灯瞎火”的背面操刀,使后方矫正成功并很快止血?医生寻迹觅踪,找到对应静脉后,经左心房转流,“转了一趟车”成功移到前方。
第4关
心脏安然回了家,自我整修后,由于胸前没有正常人的胸骨拦住,一旦受外力侵袭,将非常脆弱。
该院整形外科主任孙家明教授介绍,正常人的胸骨像一把13至15公分的宝剑,而裸心哥的心脏长期裸露,他的胸骨缺损非常严重,大概只有五到六公分长。
“所以必须有个保护罩,我们就像给他建了一间房,可房子没有屋顶怎么行呢?” 为小黄搭建的这个屋顶不是随意而定,正是按他的胸型大小,在美国定制的价值5万元的弧形保护罩,经上海空运到汉。
这个罩子长15公分、宽13公分,形状如甲鱼壳子,主要材料是多孔聚乙烯。它既有一定韧性,也有相当硬度,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经对拉、压力作用不会变形;而其毛孔的孔道细而弯曲,还适宜皮肤组织在上面自然生长。
下午3时,孙家明教授上场。他没有直接将这个“甲鱼壳子”安在心脏外,而是先做了一层心包。“不然的话,心脏跳动时就会直接与罩子磨擦,久了可能产生心包炎。”他解释说。这个是正常人心包1.5倍大的“牛心包”被套在了硬质屋顶罩的外面,就像装好了屋顶还要装修一番,能让他的心脏住得更舒适。
安置停当后,再将罩子比划、安合在小黄的心脏外,用钢线固定在四周胸骨的边缘。孙家明介绍,这样的话,胸廓外形得以修复,也帮助心功能的重建。今后,小黄无论做什么工作,这颗心将可以承受正常的拳头击打和硬物的一般撞击。
直到当晚6时25分,几位手术专家才悉数从手术台出来。
本版文/记者 祁燕 拱岩颜 姚笑 通讯员 薛宣
图/记者 胡伟鸣 通讯员 崔俊
新闻链接:
湖北日报:25岁“裸心哥”江城成功手术
楚天都市报:9小时手术,送流浪的心“回家”
楚天金报:“裸心哥”的心终于回“家”了
长江日报:9小时手术送外露心脏“回家”
长江商报:9小时手术 “流浪”25年的心“回家”
新华社:http://www.hb.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2-04/17/content_25083865.htm
武汉晨报: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12-04/17/content_4991188.htm
新浪:http://hb.sina.com.cn/health/sljb/2012-04-17/66439.html
腾讯大楚网:http://hb.qq.com/a/20120417/000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