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楚天都市报:国庆中秋品蟹季把健康美味端上桌
2012-10-07 阅读量:
分享: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本报记者晏雯 通讯员涂晓晨

指导专家:蔡红琳,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湖北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小组组长,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常务理事,协和医院营养科营养治疗组组长

品月饼,配上水果与清茶

蔡红琳介绍,月饼是一种应节食品,大多数月饼含脂肪、热量比较高,一般人要适度食用月饼。小孩、老人和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更要控制好吃月饼的量。而且这个季节很干燥,月饼吃多了会上火。

那么如何才能健康吃月饼呢?蔡红琳说,吃月饼后常会有饱滞感,因此,可多喝点茶,以消解月饼的油腻感,有助消化。吃月饼时,不要喝甜饮料,那样会让人口味发腻。宜配无味的饮料,如新鲜茶水、淡豆浆和脱脂奶。

此外,食月饼时还可搭配时令水果,可选择富含维生素C 的品种,如奇异果、番石榴、橙子、西瓜等。这些水果能对高脂肪、高蛋白物质的代谢起到抗氧化作用,从而保护心脑血管。

【相关提醒】

养生月饼并不养生

现在月饼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的月饼号称无糖,其实,月饼中还有油、面粉等原料,同样会转化为糖,因此就算是“无糖月饼”也不适合糖尿病人及三高人群。还有的穿上“养生”衣的鲍鱼月饼,对此,专家认为更不靠谱。海鲜是要吃新鲜的,如果变质了,不但不养生,还会对身体有损。

吃螃蟹,佐以姜醋和黄酒

螃蟹之所以如此鲜美诱人,是因为蟹肉中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游离氨基酸,食之,有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

蔡红琳说,螃蟹虽好吃,但有些人总是“无福消受”,食用后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情况。对此,她解释说,螃蟹是寒性,富含蛋白质和胆固醇,食用时必须佐以姜醋和黄酒。因为姜性温,有散寒之功,姜醋同用,不仅调味去腥,且有杀灭细菌的作用。

此外,螃蟹可能引起异性蛋白过敏反应,皮肤过敏者、患有湿疹、皮炎等症者,不适合吃,以免导致病情严重。平日患有脾胃寒虚腹痛便秘者,以及感冒痰咳发热时,最好不食;曾患过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和处于肝炎活动期的人,也最好不要吃蟹,以免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而蟹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三高”人群应少吃或不吃。

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节,应当注意忌蟹与柿子混吃。螃蟹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柿子的鞣质相结合容易沉淀,凝固成不易消化的物质,会导致肠胃不适。

【相关提醒】

吃螃蟹讲究多

吃螃蟹最关键的是不要吃死蟹和变质的蟹;一定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因为蟹多带有肺吸虫的囊蝴和细菌等,不经高温杀灭,会侵入人体,造成肺损伤和肠道中毒。另外,凡一次未食完的蟹,第二次仍要加热方能再食。

润秋燥,忌吃生冷多清补

天气渐渐转凉,入秋之后,人的肠胃不再适应寒凉之物,但有些人的饮食习惯仍然停留在夏季,比如:贪吃冷食、冷菜,还有些人甚至不知节制地暴饮暴食,这些都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诱发腹泻等。蔡红琳说,秋季饮食应该注意滋阴润肺,清补,多水分,控制能量,少长膘,不要过于生冷、过于刺激。

秋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则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它的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而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易吸收。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蔡红琳推荐大家吃桂鱼。桂鱼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桂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

眼下,也正是吃当季的家乡菜——莲藕的季节。民间有种说法叫“新采嫩藕胜太医”,藕其实是一味好药。随着秋季到来,天气渐渐转凉,人体易受冷空气侵袭,胃也格外容易受凉,肠胃病成了这个季节的常见病之一,而秋藕就是一个补养脾胃的好食材。

【相关提醒】

莲藕解鱼蟹毒

秋藕本性寒,但是藕加工熟后,它的这个性质就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益血、止泻的功效。蔡红琳介绍说,莲藕还可以解鱼蟹毒。据说,当年宋孝宗因为吃了湖蟹患痢疾,太医用遍好药,依然不见好,有一个民间医生将新采的藕节研成细末,用热酒调和,服用了几次后就见效了。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