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楚天都市报头版头条:点滴节约演绎大与小的爱心变奏
2012-11-04 阅读量:
分享: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患者送来的锦旗(二次曝光摄影)

本报记者严珑 陈媛 陈凌燕 通讯员黄冬香 聂一钢 涂晓晨 摄影:记者魏铼

夜晚的汉口解放大道,灯火通明。大路旁边的协和医院心外科,152张病床常年满员。

一些细心的患者留意到,在心外科,从一根线到一瓶药,从缝合方式到器材使用,医生宁可多花时间精力折腾自己,也要做到为患者“能省就省”。

这是一个拥有高端技术水平,仍能秉持着博爱之心的科室;这是一个拥有国内一流专家,仍放得下身段与最普通的患者“心贴心”的科室。

昨晚,本报记者再次走进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感受这个“小气科室”的大爱无边。

缝合线分成几段用,患者节约数千元

线短一点,手术中医生操作起来会麻烦一点,但是对于病人来说,承担的费用就会少一点。

45岁的吴先生躺在协和医院心外科ICU内,在医务人员的悉心护理下逐步康复。

吴先生和家人知道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却并不知道手术的每个环节,医生不仅在全力治疗,还在尽力为他节省,就连一根手术缝合线也“斤斤计较”。

吴先生来自湖北枣阳,因患二尖瓣极重度关闭不全,于10月26日到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住院,并于11月2日接受“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手术。

通常情况下,此类手术需使用约15根进口手术缝合线,有的医生再“大手大脚”点,可能会用到约20根进口手术缝合线。而当天该科室张凯伦和刘金平两位教授,小心翼翼缝合,整台手术下来仅用了3根进口缝合线和8根国产缝合线。“虽然进口缝合线确实比国产缝合线好用,但是有些部位用国产缝合线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刘金平教授说,进口缝合线每根价格在150元左右,国产缝合线每根价格仅6.5元,二者费用悬殊。就吴先生的手术而言,仅缝合线一项就为他省了1700余元。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能用国产缝合线尽量不用进口缝合线,是该科室的传统。不仅如此,该科室还将一根缝合线分成几段用。

据了解,手术缝合线通常每根长约90厘米,因缝合线越长越方便缝合打结,不少外科医生在打一次结后,往往会将多余的线剪断丢弃。为降低手术费用,该科室医生小心翼翼地将一根缝合线分成两三次使用。“线短一点,手术中医生操作起来会麻烦一点,但是对于病人来说,承担的费用就会少一点。”该科室董念国教授说,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该科室的手术医生都会自觉将一根缝合线分成几段用,为的就是尽可能帮患者省钱。

医生自配营养液,药费降下一大截

进口营养药,费用不菲。而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则明确要求,患者只要能正常吃饭,坚决不开营养药;实在需要药物调节的,只开科室自己配制的GIK营养液(葡萄糖、胰岛素、钾),每瓶价格仅10元左右。

广水市75岁的赵爹爹因患冠心病入住协和医院心外科,并于10月23日接受了搭桥手术。“这里的医生护士真的处处为病人着想。”赵女士感激地说,父亲术后身体十分虚弱,无法进食,只能每天注射全静脉营养药,这种药一天花费就高达600元,一周下来需4000多元,家里根本承受不了。

为让赵爹爹尽快摆脱营养药、恢复肠胃功能,ICU内的医生、护士每天耐心地用小勺一勺一勺给父亲喂牛奶、稀饭,一小瓶牛奶一次要喂上半个小时,直到10月31日父亲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目前父亲已可以进食。

再以心肌营养药为例。据悉,部分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需要使用心肌营养药。术前遇到患者心功能不好,有的医生喜欢开进口营养药进行调节,费用不菲。而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则明确要求,患者只要能正常吃饭,坚决不开营养药;实在需要药物调节的,只开科室自己配制的GIK营养液(葡萄糖、胰岛素、钾),每瓶价格仅10元左右。

人造血管巧利用,减少费用近万元

这个小小改变,不仅手术复杂程度明显增加,手术时间也增加到9个小时,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却可以减少近万元费用。

41岁的黄先生家住河南信阳,一家人靠他当泥瓦匠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10月16日,黄先生因突发主动脉夹层,在当地医院紧急处理后,于第二天转到协和医院心外科,经诊断需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手术。

手术于10月19日进行。一般情况下,此类手术需要两根人工血管,然而为了帮患者节省手术材料、减少手术费用,手术医生蒋雄刚教授将一根血管剩余的部分进行修整,以替代第二根人工血管进行了置换。

这个小小改变,对医生来说并非好处,不仅手术复杂程度明显增加,手术时间也增加到9个小时,但是对于患者黄先生来说,却可以减少近万元费用。

止血少用“便捷药”,省出一部iPhone机

一些医院喜欢使用止血胶,轻轻一喷就需要两三千块钱,医生省事,收取的费用也更高,但这类“便捷产品”在协和心外科却不受待见。

心脏手术中,止血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些医院喜欢使用止血胶,轻轻一喷就需要两三千块钱,医生省事,收取的费用也更高,但这类“便捷产品”在协和心外科却不受待见。“这种胶1.5毫升一盒,价格相当于一部iPhone手机。”该科杜心灵教授说,科室明确要求医生,除非遇到必须使用辅助止血药物的情形,通常情况下必须采用缝线、电烧等基本外科止血技术,而这是不额外收费的。

上周,一名出生仅3周的小宝宝被送到协和心外科,孩子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这是一种严重的畸形,随时可能死亡。手术中医生小心翼翼止血,没有出现一点渗血。“来我们这里的患者,不少都有漫长的治疗经历,家庭已经被折腾得不轻了。”杜心灵说,包括他自己看病,也总希望花尽量少的钱把病治好,如果医生能为患者省一点,让他们少一点负担,为什么不做呢?“关键时刻更得将心比心”。

记者手记

口碑留在患者心里

一根线,一瓶药,一根人造血管,一次缝合止血……点点滴滴,心外科在为患者节约。

事实上,该科室为患者节约还不仅于此,比如将七八楼的隔空层专门开辟出来,供贫困患者家属居住。再比如抗生素,术后患者往往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便宜的每瓶约30元,贵的一两百元,有的医生喜欢开贵的抗生素。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则要求,能用低档抗生素解决问题的,决不用高档贵药。因此,该科室患者的医疗支出药占比一直控制在20%左右,远低于卫生部规定的45%的上限。“能省的地方,尽量帮病人省,我们科室几代人都是这样做的。”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说,一方面,一个科室的长远发展,必定需要优秀的医疗技术加规范的医疗行为,因此绝不允许出现为了经济利益而违反医疗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为患者的安全着想,也要为患者的经济情况着想。

董念国说,医务人员时时处处尽量为患者节约开销,但并未刻意将这一点告诉患者,因为他相信时间长了,口碑自然会留在患者心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