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金报讯 图为:医生检查刘珊上肢恢复情况
□文图/本报记者余梅 通讯员黄冬香 涂晓晨
“希望能够在家过年”,昨日,术后20天的刘珊(化名)躺在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病床上,正在进行手臂力量的锻炼,虽然颈部不能动弹,但她脸上仍洋溢着微笑。专家表示,再进行一段时间的高压氧和康复训练,她就可以出院了。
查出肿瘤
父母不敢告诉女儿
26岁的刘珊是江夏人,去年11月中旬,她不小心摔了一跤,之后就一直觉得腰疼,在当地医院打了封闭针之后,腰痛症状一直没有缓解,脖子也疼得厉害,双腿疼痛无力。在床上躺了十来天,病情越来越重,核磁共振发现,刘珊脑干延髓到颈髓中有一个长达13厘米的室管膜瘤,该段90%的椎管被肿瘤占据。
去年12月底刘珊转院至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该科主任赵洪洋教授告诉刘珊的爸爸刘君(化名),肿瘤生长在连接脑室和颈椎的中枢神经系统延髓中,如果不手术,随时都会因瘤子压迫中枢神经而呼吸心跳骤停死亡;如果手术,风险很大,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或者术后瘫痪。
听到这话,刘君和爱人几近崩溃,活泼可爱的女儿怎么会突然长这样的瘤子?她还这么年轻,还没有结婚生孩子……几乎没有经过考虑,夫妻同时做出决定:赌一把,马上手术。但为了不给女儿压力,他们一直将具体病情隐瞒,故作镇静地告诉女儿:“就是一个小瘤子,手术后就好了”,直到女儿出了重症监护室才告诉她实情。
先磨后切
10小时完整剥离肿瘤
13厘米,全球未见文献报道有如此长的室管膜瘤。经评估,刘珊这个手术的死亡率高达30%,经过神经外科全科室讨论,为她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
1月4日,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神经外科专家们成功切除肿瘤。“因为是在脊椎的椎管中手术,对神经元丰富的脊髓最小的牵拉都会造成呼吸心跳骤停”,普通的手术剥离方法不适合,为将损伤降到最低,赵洪洋教授在手术中运用了两个尖端的手术设备——钻石刀和超声吸引刀。用超声吸引刀将肿瘤边缘一点点磨碎,再用锋利的钻石刀切除,保证了脊髓的完整性。
术后,刘珊经过了2天的脊髓休克期,第三天她就苏醒了并能自主呼吸,第六天就出了重症监护室。但四肢有迟缓性瘫痪的症状,经过20多天的恢复,如今,刘珊的上肢和下肢的活动都慢慢恢复,大小便也正常了。
专家:脑肿瘤早期症状要重视
“刘珊的肿瘤是目前我们切除的最大的颅颈部肿瘤,是我做过的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赵洪洋教授表示,如果早点发现,手术切除的难度和风险要小得多。
赵教授介绍,一般脑肿瘤会有一些早期症状,如肿瘤占位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压迫听觉神经会导致听力下降,压迫视神经会引起视力下降,压迫运动中枢会引起肢体运动障碍,如果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排查治疗。
武汉晚报: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3-01/25/content_5115194.htm
武汉晨报: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13-01/25/content_5115357.htm
长江商报: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3/01/431526.html
长江日报: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1/25/content_5115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