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手并进 动见未来 | 2024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射波刀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2024-01-16 阅读量:
分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岁聿云暮,一元复始。值此辞旧迎新之际,“2024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射波刀学术年会”在江城武汉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承办,中核安科锐协办。

59025

1月13日上午,会议正式拉开了序幕。本次大会以“協手并进 动见未来”为主题,云集国内外放射外科领域多位学科大咖,会议主题涵盖肿瘤局部治疗、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发展及射波刀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等多个方面。本次大会分为开幕式、大会主题发言、临床专场Ⅰ、临床专场Ⅱ及物理技术五个环节。

开幕式

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主持。

7014B

开幕式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伍钢教授对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同道表示了热烈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关注肿瘤学科发展的领导表达了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期望通过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放射肿瘤学科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结合各自临床实践体会展开思维碰撞,分享成功实践经验,携手推进我国肿瘤放射治疗事业的进步,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667C7

此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肿瘤精确放射技术研究发展从此进入了新的历程,也是肿瘤放疗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萌生的新发力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院长发表致辞,希望大家能够借助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分享放射治疗最新的学术成果和丰富经验,不断提升临床业务能力和肿瘤诊治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6D270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精准医疗”和“多学科”的深入融合,新型放疗器械和新技术的研发,使得不同种类癌症的生存期显著提升,放疗已从“精确放疗”进入“智能放疗”时代。期待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积极促进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交流,建立与发展相应的标准与指南,提高行业同仁使用射波刀技术的信心。

6C168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回顾了我国精准放疗发展历程,聚焦外科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了多学科合作模式。希望通过会议,搭建平台,加强与国内外专家教授的交流,促进学术提升及理念更新,最终使病人获益。

84D2D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射波刀的应用实现了无血、无痛、无麻醉的放射外科“手术”,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品质。希望各位同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奋勇向前,取得更加具有革命性、突破性的创新。

70022

中核安科锐尹红玉女士在致辞中提到,中核集团秉承“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牢记“国之大者”,践行央企担当,致力于将世界领先放疗技术引入中国。射波刀作为高端放疗设备的引领者实现了精准放疗与世界同步,让中国肿瘤患者受益。

5E3A7

中核安科锐易仲伟先生诠释了本次会议主题“协手并进,动见未来”的由来,“协”取自协和,“动”取自射波刀的动态追踪。此次会议携手武汉协和医院,共同推动精准肿瘤治疗行业的创新转化,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568A1

大会主题发言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射波刀(CyberKnife)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作为一种高效、精确、安全的技术手段,为神经外科和放疗科医生提供了新的放射治疗方式。

讲座的第一个阶段由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宝生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伍钢教授主持。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向参会人员分享了肿瘤放射免疫新实践的思考,回顾了免疫治疗时代放射治疗的新作为,尤其是以大分割放疗为主要方式的经典研究,放疗与免疫的协同应用已成为未来肿瘤治疗新趋势。

72F2B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介绍了射波刀消融治疗肿瘤的关键技术,讲述了射波刀治疗的起源、发展和主要应用方向。

793C0

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曲宝林教授分享了立体定向放疗在肝脏肿瘤的治疗经验,展示了射波刀放疗技术在剂量提升、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

6D73A

Accuray Inc. Dr. Blacksburg用形象生动的案例及研究证明了射波刀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地位。

6E7E6

会议还设置了学术讨论环节,邢力刚、胡德胜、张火俊、周菊英、胡克教授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其技术联合选择展开了激烈辩论。

B232E

临床专场Ⅰ

继主题讲座之后,进入大会学术报告环节。本次会议分设临床专场Ⅰ、Ⅱ,临床专场Ⅰ由北京协和医院张福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金晶教授主持。

643B0

616CD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光教授作了题为《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探索》的汇报,阐述了射波刀在脑胶质瘤治疗中对剂量、联合方式方面的尝试。

764B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带来《Sting通路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的讲题,从分子层面建立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桥梁。


784D5

天津大学肿瘤医院袁智勇教授对早期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经典系列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介绍了科学研究者在早期肺癌的放疗增效中进行的努力。


77998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徐本华教授带来的《基于全身系统治疗基础上的新辅助分段放疗的探索》讲述了放疗人对新辅助治疗模式的新认识和新尝试。

7D87F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昭冲教授生动展示了肝门区肝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实例,体现了智能放疗时代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7BAA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恩敏教授分享了华山医院应用射波刀治疗脑肿瘤的实战经验,再次证实了射波刀“精准”、“迅速”的技术优势。

71AED

在讨论环节邀请了国内精准放疗领域的优秀专家李月敏教授、孙向东教授、杜世锁教授、陆军教授、李勇教授,围绕脑胶质瘤、肺癌、肝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的放疗进展和经验展开对话和讨论。

B8E9A

临床专场Ⅱ

临床专场Ⅱ由吉林省肿瘤医院刘士新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李文辉教授主持。

63D79

53756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军教授针对《椎体/脊髓转移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做了详细汇报。

70B78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浩教授则以“腹部肿瘤”为切入点介绍了射波刀的实践经验。

6DE8F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练祖平教授分享了射波刀在生命中枢——脑干肿瘤的应用心得。

7AB89

佛山复星禅城医院杨军教授另辟蹊径,将射波刀SFRT空间分制照射(Lattice及SCART)技术应用于巨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

720D2

天津大学肿瘤医院孟茂斌教授挑战NSCLC局部复发后的再程SBRT治疗,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可控。

7089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孟睿教授回顾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并汇报了协和数据。

7D0C9

讨论环节中,王晖教授、段学章教授、李祥攀教授、陶振教授以促进创新研究为关键点、共享科研成果为落脚点、促进精准放疗为切入点、推动以放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的蓬勃发展。

A73D6

物理技术专场

本次会议的物理技术专场由北京协和医院邱杰教授主持。

534AA

天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董洋教授用《射波刀还有多少想象力》的讲题引发了大家对未来射波刀发展的憧憬和思考。

7CCA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晶教授带来的《射波刀患者的个体化质控》强调了射波刀技术的精准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7980B

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巩汉顺教授对《射波刀新型优化算法的性能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82794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代智涛教授的《射波刀小野剂量测量》体现了物理人对剂量精度的追求。

6C2BB

山东省肿瘤医院葛暄初教授分享了《射波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剂量算法选择》的技术经验。

75C30

来自省内外的多位知名专家黄河教授、倪千喜教授、刘晖教授、梁志文教授围绕国内外放疗前沿技术进展、规范诊疗、多学科综合治疗等肿瘤放疗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学术交流,共话精准放疗的新成果、新进展。

AF3E6

闭幕式

59BB7

携手共谱山海情,奋力续写新华章。最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杨坤禹教授的总结下,在参会人员知识火花的迸溅中,本次大会圆满结束。这是一次务实促进的高质量学术盛宴,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高规格医学盛会,这是一个广阔交流的高水平合作平台,整合学科资源,推动放射医学多元化发展。与会专家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共读国内外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放疗相关前沿研究,共建放射治疗新模式,共同推动放射治疗的长足进步。相信在广大肿瘤事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机器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专家思维深度融合碰撞提供平台;为以射波刀技术为指引,以放疗为主的肿瘤治疗模式的探索指明新方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