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骨肿瘤患者“赋知于民,以爱治愈”——健康传播,希望相随,积极应对骨转移
2024-04-18 阅读量:
分享:

在全国第30个肿瘤防治宣传周来临之际,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联合骨科党总支第三、第五党支部以及肿瘤中心第六党支部,于2024年4月15日和4月17日分别开展了一系列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提高骨肿瘤患者及肿瘤伴有骨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支持和咨询服务。

93DF3

4月15日下午,在肿瘤骨科护士站大厅内,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讲座吸引了众多患者和家属的目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院长杨操教授为活动开幕致辞,杨操教授首先对病友及家属参与本次科普宣传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

协和医院是华中地区最早开展骨肿瘤诊治工作的单位,是湖北省唯一拥有骨肿瘤专科的单位,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也是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最专业的单位,希望本次活动能对骨肿瘤的防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负责人刘建湘副主任在开幕活动中指出,随着肿瘤治疗效果的增加,骨转移发生率逐年升高,骨转移导致的疼痛,病理性骨折和瘫痪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本次活动聚焦于骨转移,主题是“手术治疗骨转移,抗癌路上更有力”,目的是让广大患者认识骨转移,积极治疗骨转移,更有利于肿瘤的治疗和控制。

随后在健康大讲坛活动环节,邵增务、刘建湘、吴强、王佰川、张志才等教授和李娟护士长进行了健康大讲堂的科普讲座,随后还进行了医患互动。历时两小时的讲座不仅提供了关于骨肿瘤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治疗进展,还特别强调了预防措施和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医护人员的生动讲解和热情互动,使得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患者们受益匪浅。

97399

4DF43

15A767

现场互动答疑

4月17日上午9点,在肿瘤中心门诊一楼成为了科普宣传周的另一重要阵地。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党委第六党支部、协和医院骨科医院第三党支部、第五党支部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了免费的骨肿瘤咨询、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和营养指导等一系列义诊服务。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护理部主任胡德英教授,代艺总护士长、协和医院骨科医院牵头护士长王慧文等专家和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的专家们不仅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还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心理辅导和营养建议。这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对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认知度及依从性。

111A79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患者对骨肿瘤的认识,也架起了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医疗服务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科普义诊活动的圆满结束,收获了病友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许,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温暖和力量。

在医学知识的海洋中,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宣传周活动如同一座灯塔,为患者指引方向,照亮希望。医护人员的创新与初心,将续写医疗服务的新篇章,为社会健康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现有床位57张,正高3人,副高2人,主治医师5人,是湖北省唯一拥有骨肿瘤专科的医院,也是华中最大最专业的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中心,系中国医师协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里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组长、湖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单位。

肿瘤骨科创始人邵增务教授2006年在协和医院成立骨肿瘤专业组,2020年担任肿瘤骨科首任主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湖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任职,参与或编写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现负责人刘建湘教授留学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系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脊柱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骨科菁英会骨肿瘤专业会员等十余个学术任职。骨肿瘤专业的医生均具有博士学位,大多数在欧美等国学习过。肿瘤骨科拥有优秀的护理团队,获得过协和医院护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每年门诊量15000多人次,手术2400多台,能开展各种类型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脊柱肿瘤、骨盆肿瘤、骶骨肿瘤等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治疗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转移性骨肿瘤、巨大软组织肿瘤上拥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托协和3D 打印中心,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在骨肿瘤的保肢治疗、特别是儿童骨肿瘤的保肢治疗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协和医院骨科医院肿瘤骨科通过穿刺活检等多种手段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和肢体。

肿瘤骨科在科研上获得2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自然重大项目、1项国家卫健委重大项目、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级课题资助,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培养硕士、博士100多人。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