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同疗 给肿瘤患儿一份特别的六一礼物
2020-06-07 阅读量:
分享:

6月1日上午,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1号住院部5楼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区,开始了新一周的联合查房。医疗团队由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陈静教授领衔,包括医疗组成员、责任管床护士及心理咨询师。护士姐姐也摇身变为“暖心大白”随行,给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礼物。陈静教授介绍,这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舒缓孩子们的情绪。

8岁的欣悦出生于武汉,是家中的独生女,平常喜欢跳舞、画画,乖巧懂事,是大家眼中漂亮的“小才女”。今年年初,她右侧膝关节开始轻微疼痛,当时并没有在意。4月初妈妈发现她跛行明显,立即带她来到协和医院检查,不幸被确诊为骨肉瘤,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骨癌,可能需要截肢还可能出现肺转移,需要立即住院治疗。突如其来的噩耗一下子将整个家庭带入了绝望悲伤的深渊。而且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住院期间只能允许一名家属陪护。巨大的压力让留院陪护的妈妈一度情绪崩溃内疚、自责、心痛和无助交织在一起,经常在病房的走廊上嚎啕大哭,和医生讨论病情常常不能自已,和小欣悦在一起的时候也是愁云密布。欣悦敏感地感受到了妈妈的变化,除了心情变得消沉,对治疗产生恐惧外,她还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安慰妈妈说生病都是自己的错。

在此前的联合查房中,心理咨询师注意到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问题,临床医生也认为家长情绪不稳定影响孩子心理乃至治疗。经过和欣悦妈妈的交谈和评估,心理咨询师给欣悦妈妈开具了一张心理处方,给出了减轻压力的简单可行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跟踪,加上欣悦经过前期的化疗,腿疼有所缓解,妈妈焦虑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欣悦的心理状态也跟妈妈一样变得平和。目前,欣悦刚刚返院准备正在接受第二期的化疗治疗。今天的联合查房,临床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分别查看了欣悦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心理治疗师还将在查房后,通过沙盘游戏进一步分析欣悦的心理状态。

考虑到欣悦喜欢跳舞,科里的医护人员委托“暖心大白”送给她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跳舞布偶八音盒,鼓励她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坚持治疗。小欣悦别提多开心了。

目前在协和肿瘤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区里,像欣悦这样的孩子有十几个,接近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患儿年龄最小只有两岁。

据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区主任陈静教授介绍,骨肉瘤以青少年发病多见,软组织肉瘤也会包括部分婴幼儿。这些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安装假肢或者截肢治疗,在手术前后还需要接受大剂量的化疗,副反应远远超过其它肿瘤,甚至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肺转移,直接面临生命的挑战。他们和家长都容易在与病魔的猝然相逢中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孩子的心理素质本就比成人差,更容易受到影响,反过来对临床治疗产生消极作用。针对这一特点,科室在2018年即在病区内开设“儿童阳光书屋”,并以此为主体开创了湖北省肿瘤儿童心理舒缓治疗的先河。

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胡德英介绍,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是护理人文关怀的应有之义,协和医院采取心理热线电话资讯、网络平台资讯、线下一对一辅导、微信群答疑等方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关怀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健康。针对肿瘤患儿的特殊情况,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区护士长彭历率领的护理团队长期与心理治疗师开展合作。骨与软组织肿瘤病区近两年之前将心理治疗师引入病区,除了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绘画艺术治疗,陪伴读书,下棋、沙盘疗愈等活动外,每周会进行1-2次联合查房,由医生护士和心理咨询师一起了解患者的治疗及及心理状况,重点患者或家属必要时会请专业心理治疗师进一步诊断和干预。

据悉,骨肉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实体肿瘤之一,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三,多发于2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近年有低龄化趋势。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于2013年成立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专门收治骨与软组织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罕见肿瘤的放化疗专科,综合诊疗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华中地区第一。学科带头人陈静教授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常委和放化疗学组副组长等多种学术任职,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经典型骨肉瘤诊疗指南》和《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执笔专家。

转载来自:长江云客户端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