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显著改善了脊柱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使脊柱微创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武汉协和医院脊柱骨科主任杨操教授的倡导及组织下,由协和医院主办的每月一期脊柱微创学习班如期举行。岁末年初之际,在前十三期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十四期脊柱微创学习班于2022年1月10日-1月14日在协和医院本部成功举办。本次学习班邀请7位分别来自恩施、襄阳、黄石、孝感和武汉等地区的脊柱骨科同仁前来交流学习,旨在为各地脊柱骨科医生提供一个学习、探讨脊柱微创技巧的平台,分享协和脊柱骨科团队手术方式、技巧、心得等。课程包含教学查房、理论授课、手术观摩、病例讨论、模型实操等环节。具体学习内容包括:颈、胸、腰椎间孔镜技术、UBE(单侧双通道)下椎管减压及椎间融合、显微镜及微创通道下脊柱手术,内镜下治疗颈、胸、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微创技术,还包含各种脊柱畸形矫形术,椎管内外肿瘤切除重建术等。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脊柱骨科杨操主任向学员介绍协和医院脊柱骨科团队,随后启动为期一周的学习班课程。本届学习班内容包括参与科室大查房,每周二全科线上病例讨论,临床理论授课,手术观摩等内容。

协和医院脊柱骨科团队各位教授做了理论授课。首先由杨操教授作了《全内镜下椎间孔成形和髓核摘除》的学术报告,通过文献总结及病例分享阐述全内镜技术的优势及技巧。曾宪林教授作了题为《UBE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的学术报告,介绍了脊柱微创技术单通道和双通道脊柱内镜的发展历史、解剖要点、手术入路、通道建立、水压选择、手术操作要点以及临床疗效对比等。肖宝钧教授作了题为《显微镜技术在颈椎和腰椎手术中的价值体现》的学术报告,回顾了脊柱显微外科发展历史,提出了自己对显微镜手术的深度思考。吴永超教授作了题为《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病变》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的特点、与其他微创手术方式的比较、UBE的优势和适应症,总结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张宇坤教授作了题为《MIS-TLIF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学术报告,阐述了腰椎各种椎间融合入路的对比、手术过程、操作技巧以及并发症对比。郜勇教授作了题为《腰痛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下腰痛的分类、流行病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阶梯治疗以及腰背痛保守治疗的标准。郑东教授作了题为《脊柱微创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学术报告,阐述了MIS-TLIF肌间隙入路能充分减压并减少创伤,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同时可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潘海涛教授作了题为《椎间盘退行性变阶梯治疗》的学术报告,详细分享了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完整手术步骤、操作要点、用药建议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吴星火教授作了题为《UBE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相关并发症》的学术报告,通过具体病例阐述了UBE技术的难点要点、最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措施。吴斌教授作了题为《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治疗》的学术报告,阐述了马尾神经的解剖,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定义、鉴别诊断、病理机制和手术干预时机,并总结了手术预后情况。分享了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是马尾神经综合征的较好治疗方式。华文彬博士作了题为《如何撰写临床科研论文》的学术报告,通过自身的写作及投稿经验,分享了临床科研论文的选题、写作技巧及骨科期刊的选择。
理论授课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学员们均表示本期学习班干货满满、内容广泛,有充分的机会与讲师们互动讨论,有助于解决临床问题。
培训班学员分组进行标本操作,由骆培老师对学员们分批指导应用解剖操作演示,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脊柱解剖结构及微创手术的细节流程,加深了学员们的脊柱微创技术的认识。

学员们参观手术,由脊柱骨科杨操教授、曾宪林教授、肖宝钧教授、郜勇教授、张宇坤教授等演练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UBE镜下融合、显微镜及微创通道下脊柱技术,重点手术步骤及手术技巧讲解清晰。

1月14日,第十四期 “武汉协和医院脊柱微创学习班” 圆满结束,邵增务主任、杨操主任、曾宪林教授及吴永超教授为学员们颁发证书。
近年来,中国脊柱外科取得了巨大进步,其重要标志就是向微创化、精准化和数字化发展。在协和骨科杨操教授等众多脊柱外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武汉协和脊柱微创学习班已成功举办十四期,培训学员达120余人。除了开展招收省内学员的脊柱微创学习班(每月一期),还针对来自全国的学员开展了脊柱退变性疾病培训班(每季度一期),对助力全国脊柱骨科工作的规范化、普及化和深入化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