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社会,从小我到大我

发布时间:2017-06-15

访问次数:

分享:

6月8日下午,第一临床学院2017届毕业生教育在协和医院教学楼五大教室隆重举行。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张永学教授应邀担任主讲人。

讲座以“从学校到社会,你们准备好了吗?”为主题,从人生的种种选择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的意义。他引用施一公院士的话,“我们为什么要来大学呢?我以为,是学做人”;“大学的目标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大家在大学学到了很多东西,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办事能力等等,但“首先还是学会了做人,并不一定要做可望不可即的英雄模范,但应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在追求小我的时候,心中也要有一个大我”。

“科学家的一生是充满质疑、思考和探索的一生。”张教授鼓励同学们对于权威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不做科学的井底之蛙,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行将毕业的学子们都应该有所思考,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争取在不惑之年拥有属于自己的学术标志,这是成为医学科学家的必经之路。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循序渐进的,途中会有大大小小的失败,但不能因此而气馁,更不能放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自学、自律、自信、自尊”,更要重视团队的力量——“孤军奋战将一事无成”。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张教授引用星云大师送习主席的“不忘初心”,告诫大家医学路漫漫,要守护初心,“医立于仁”:“医生要有责任心、同情心、良心,在社会的各种诱惑下守住基本的底线,不仅要学会做人,更要做个好人,做个好医生。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特鲁多医生的名言应始终是我们的座右铭。”

“向前走,不要回头,但也要常回家看看”感情真挚的肺腑之言引得现场顿时掌声雷动。

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季湘年总结到,张永学教授作为一名优秀的导师,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怎样“先做人,后做事”。对待荣誉,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广受同事好评;对待专业,他精益求精,执著进取,勇夺行业前茅。毕业是一场新的旅途,希望张永学教授的“最后一课”能成为大家新征程中的力量,希望学子们带着母校的祝福,奔向远方。(黄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