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以来,总务处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念,采取预防性维修的方法(PM),加强能耗管理,着力挖潜增效,做好设备的清洁、紧固和润滑,不但大大降低设备的故障,而且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设备的使用价值,降低设备管理和服务成本,在医院设备管理节能降耗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院门诊医技大楼是全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功能最强的的医院门诊之一。除了医疗设备现代化标准配置外,配电机组、中央空调、污水处理、给排水系统等后勤设备,均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安全、环保、低碳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但供给设备的总费用却占全院总能耗的费用80%以上。
为进一步突出我院节能降耗工作的推进重点和实施力度,在医院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总务处始终坚持生产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管理措施,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有效、合理地利用各种能源,全力打造绿色节能型医院,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清洁整顿,根除设备故障隐患
据有关专家多年研究发现,建筑设备设施故障46%以上与清洁有关。日本JIPE(日本工厂机械协会)调查发现,53%的发热设备故障可以归因于灰尘和污染。总务处职能部门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将工程区域划分为六大责任包干区,承包到人,各负其责。并将工作按照每周六天有效工作时间进行划分,总结出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的“6T”作业法,把笨办法和真功夫贯穿在全流程管理的全过程,使生产环境始终保持整洁干净,基本做到了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从而杜绝了因灰尘和污染引发的设备故障,提升了设备的使用价值。2014年下半年,总务处供电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发现电容柜接触器开关时长发生故障,更换新的也不能解决问题。于是通过其仔细观察,将接触器解体检查诊断,发现里面有施工杂物未清理干净,造成上下磁铁吸附不完全而产生间隙,上下磁力抖动频率很高,另外保险间距过小,时间一长,接触器就会发生过热故障。于是,总务处马上组织人员将93个接触器轮流解体清理,更换了故障配件,加大保险间距。经过这次全面维修保养,至今再也没有发生保险开关和接触器过热故障,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损耗。仅此一项,节约维修成本近5万余元。
据统计,自2013年协和门诊医技楼投用以来,未发生一起因工艺生产的灰尘和污染造成的设备责任事故,与同类设备相比降低故障成本约50%,创造节能降耗效益约百万元。

二、“四勤”紧固保养,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大量案例与资料显示,设备60%的故障都是由于螺栓问题导致的,包括螺栓扣丢失、松垮螺栓使用不当等。作为一个时刻保障设备设施正常运转的职能部门,总务处深知紧固在设备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勤检查、勤紧固、勤擦扫、勤保养的“四勤”保养法,定期检查紧固,定时准确记录,做到精心使用,精细操作,精准维护,精益保养。
2015年2月14日,协和医院门诊医技楼两条专用供电线先后被地铁建设方施工时不慎挖断,大楼停电近5小时。在停电抢修的同时,供电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对全部变压进行紧固保养和调压降压,保证配电设备设施在更加完好安全的状态下运行。首先对变压器进行除尘,除渣,对变压器的节点螺丝进行收紧加固。在不到半平方的空间内,作业人员必须钻进变压器柜内,趴在地面上,才能用扳手将接线排上的节点螺丝一个一个拧紧收紧,使其松紧恰当,丝扣整齐。其次,根据日常运行数据分析之后,对每台变压器进行调档,使单相电压调控在230V左右。经过约3个小时紧张的工作,6台变压器焕然一新,50余个节点螺丝全部拧紧加固,6台变压器档位已恢复到单相电压230V,极大地消除了因两处螺丝松动导致线排过热的安全隐患,为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创造了条件。
自2013年8月以来,协和门诊医技大楼创造了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无事故的优异成绩,节约设备设施运行安全故障成本30%。该楼在2016年先后获得省、市物业管理示范大厦荣誉称号。
三、落实巡回检查,创造设备安全效益
定人、定时、定点、定路线的巡回检查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总务处动力科管理人员按照中医诊断方法,总结出设备巡回检查的望、闻、问、切、记、思、修、改、管的“九味真经”,通过日巡查、周专查、月互查的方式,形成了实时监控的检查网,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发现设备运行故障,并随身携带工具及时处理设备上的小故障、小毛病,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2016年下半年,供电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在巡检中,发现供冷、供热系统蒸汽换热器蒸汽回气排出的凝结水比平时大好多,于是把所有的换热器逐一进行检查,并通过关闭蒸汽回气阀,判断可能底层1号罐里面的蒸汽管可能出现漏点,形成了汽水相通,造成水从蒸汽管线中排出,若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设备事故,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于是,总务处马上通知厂家维保人员,拆开换热器,发现蒸汽管果然断裂,经焊接修复,恢复正常,从而避免造成热交换管破裂,进出水管断裂等事故的发生,仅此一项节约费用近数十万元。
落实巡回检查法有一个重要特点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门诊医技楼4台制冷机,日常不能断电,机器内的润滑油需要保持在40—50度之间,没有温度就证明加热棒已烧坏,直接影响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因此,供电保障中心工作人员早晚各检查一次,测量润滑油温度,发现异常及时汇报,通知厂家及时处理。仅2016年,先后因勤密巡检而及时有效地防止了加热棒烧坏,杜绝了设备带病运行,为医院门诊大楼的正常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设备技术改造,确保设备平稳低耗运行
协和门诊医技楼工程设备运行4年来,从工程建设交付使用,一直到设备逐步平稳运行,总务处先后提出了多项改进意见,多项改造方案,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改造,实现了设备安全、平稳、低耗、满负荷、优质运行。
全面改造电容柜。原协和门诊医技楼低压电容柜有8个系统,每个系统有8组断路器,时长发生故障,不是烧电容就是烧电缆,有时接触器也会被烧。厂家保修人员故障处理时也只是更换电容,但更换后的效果并不理想,三个月的时间更换电容达20余个,电容柜保险由80A调至100A,最后加到160A也仍会烧坏,始终没有找到根本原因。供电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坚持监测检查,发现电缆线不耐高温,三联体保险座间隙太小,容易起弧。要求厂家更换耐温电缆,建议将三联体保险座改为单体保险座,并在单体保险座之间加装一个隔弧板。但厂家却一意孤行,迟迟难以实现。2014年6月19号早上5点40时,C2-2 、C2-3两个低压柜起火,好在发现及时,断掉电源,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厂家现场经过技术沟通,终于承认设计有瑕疵,采纳了总务处的意见,同意更改设计。经20多天的施工,新改造的电容柜运行到现在,再也没有发生过一次烧电容的故障。按照每次更换成本8000元计算,三年来节约近成本20余万元。
加装中央空调。门诊医技楼的设备机房未安装中央空调,配电房仅靠4台5匹分体机空调、医气医水机房各一台5匹分体机空调,而空调机房供冷与供热机房则没有空调,这样的环境造成机房常常因室温过高引起跳闸停机,从而加大了医疗事故隐患的发生率。巡检人员发现这一设计缺陷后,提出申请加装中央空调技术改造,并于2016年4月,总务处组织了近2个月的技术改造,各机房均达到了合规的温度,也大大降低了能耗量。据监测统计,配电机房每天可节电700多度,并且减少了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停机的事故率,据估算,仅此一项技术改造节约设备故障成本近百万元。
改造五条线路。由于院区内建筑物的建设时段不同,门诊医技楼、保健楼、内科1号楼、外科楼等楼宇的供电系统各自为阵,交叉运行,能耗损失较大。今年上半年,总务处对多条线路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一条线路由外科楼的备供多开线牵至新门诊配电房作为备用供电;第二条是由车载发电机作为四栋大楼备供供电;第三条是UPS应急电源专供新门诊重要科室备供供电;再加上门诊医技楼主供、备供新铺设的两条线路,实现了5条线路供电。这五条新改造铺设线路相互供电,互联互通,确保了各大楼重要科室供电的联动优化运行,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180余万元。(总务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