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联合血液科成功举办第三届第九次中国血小板日活动

发布时间:2018-10-23

访问次数:

分享:

10月20日,第三届第九次中国血小板日“中华血液公益行”活动在我院教学楼三大教室成功举办。“中华血液公益行”活动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是“中国血小板日”的延展活动。

该活动由我院儿科联合血液科举办。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田晓犁女士,武汉协和医院胡豫院长,中国血小板日发起人、白求恩公益基金志愿者中心负责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创始人孟桐妃女士和武汉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病专家金润铭教授先后致辞。

田晓犁女士在致辞中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宗旨,希望通过专家义诊和医患互动等形式加强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知,掌握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胡豫院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武汉协和医院的历史,血小板疾病相关知识和近来年血液科围绕血小板减少症所做出的成绩。

孟桐妃女士简要介绍了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的发展历史和自己的心路历程,强调了活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血小板疾病群体服务和活动的公益性。金润铭教授对各位血液病专家和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武汉协和医院儿科的历史和近年来儿科临床科研情况,重点展示了儿科爱心学校多年来的公益路程和成效,并结合儿童血小板疾病发表了个人观点。

活动开始,武汉协和胡豫院长、金润铭教授、吴小艳教授、梅恒副教授、周芬副教授、石威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杨默教授、武汉市儿童医院李建新教授、湖北省人民医院刘苗副教授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军红副教授为长期与血小板疾病抗争的临床医生们颁发了血小板日专家证书。随后放映的一部微电影《爸爸我爱你》,内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引发了在座所有人的共鸣,此影片由活动志愿者拍摄,故事来源于一个真实罹患血小板减少症的小女孩和爸爸一起求医的过程。

在紧接着开展的专家讲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杨默教授围绕《血小板是怎样生成的》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血小板的定义和血小板的功能;武汉协和医院梅恒副教授介绍了《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管理》,让大家了解了成人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特点和最新的诊疗进展;武汉协和医院金润铭教授讲解了《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的鉴别》,简要介绍了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的疾病特点和诊治心得,着重阐明了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路径管理以及由他主持的全国多中心协作的研究项目 “槐杞黄颗粒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研究近况,使现场的儿童血小板疾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诊疗有了更清楚更深入的认识;广东省中医院李达教授为大家带来《中医谈血液病》,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医师30多年来诊疗血液病特别是血小板减少症的心得体会,当介绍到运用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文化去治疗相关疾病时,引起了会场听众热烈讨论和阵阵掌声。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专家和志愿者们为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赠送爱心止血包,希望可以帮助孩子们正确处理紧急出血。这些孩子们与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余慧医生共唱歌曲“最好的未来”,活动气氛瞬间推向了高潮。在“医患零距离圆桌讨论和答疑”环节,专家们面对数百名患者始终保持着十足的耐心和爱心去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答疑义诊环节一直持续到接近傍晚,活动圆满结束,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提高全社会对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性和防治重要性的意识。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作为湖北省儿科血液疾病治疗组长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专家技术等方面资源优势,积累了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的相关数据。目前,我科正在建立血小板减少症防治的精细化体系,从诊治结果来看,我科在降低血小板减少症病死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协和医院血研所的一个整体,此次儿科血液与成人血液科的互动公益行活动不仅提升了社会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知晓率,扩大协和医院血液专业的整体社会影响力,也为多学科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文/儿科 徐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