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联合内分泌科和营养科,以“减重释负,享瘦健康”为主题,举办肥胖患者多学科联合义诊及健康教育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肥胖为一种体内脂肪过多蓄积以致威胁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015年全世界超重人口达到23亿,肥胖人口达到7亿,而中国超重肥胖总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已知的与肥胖直接相关的疾病种类达23种之多,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故WHO把肥胖症定为全球首要健康问题,世界肥胖联盟把每年的10月11日确定为“世界肥胖日”。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呢?胃肠外科陶凯雄教授及内分泌科曾天舒教授表示:目前国内诊断肥胖主要通过两个指标,即体重指数BMI(等于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和腹围(平卧空腹,以肚脐为中心,绕腹一周;腹围正常值: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如果BMI大于24kg/m2,伴有腹围增加,即属于超重,就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如果超过28kg/m2,伴有腹围异常,就属于肥胖,则需要到医院进行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查,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和饮食治疗,如果控制不佳则需要进行药物,甚至手术治疗。
义诊中,胃肠外科陶凯雄教授、夏泽锋教授,内分泌科曾天舒教授及夏文芳教授、营养科蔡红琳教授等多个科室专家热情解答病友们的咨询,万青护士长耐心细致的给胖友量血压测血糖,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40多岁的周先生,多年来因为肥胖甚至连平躺睡觉和下床活动都做不到。今年8月份,在家人的陪同下,311斤的周先生来到我院,经过多学科评估,最终决定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减重。术后50天的周先生今天特地从外地赶过来参加我们的义诊活动,他开心地说:“术后50天的时间里,我的体重下降了70多斤,现在的我终于可以平躺着睡觉了。我很感激有这么多专家从饮食、运动和心理等多方面对我进行专业指导,使我能够重归健康的生活。
在健康教育讲座上,内分泌科陈璐璐教授和胃肠外科陶凯雄教授就目前我国肥胖人群的现状及肥胖相关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内分泌科曾天舒教授,营养科蔡红琳教授,胃肠外科白洁医生分别做了题为“2型糖尿病与肥胖”、“代谢术后饮食策略”、“代谢手术在糖尿病和肥胖治疗中的应用” 的健康讲座,并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让广大“胖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巩固了相关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肥胖干预研究的医疗机构,目前已经形成涵盖胃肠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的诊疗团队,同时开设了肥胖综合门诊,定期进行肥胖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陶凯雄教授表示:肥胖综合门诊给患者提供了跨专科就诊的便利,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也是临床医疗发展的趋势。希望通过此类义诊和讲座活动,向广大‘胖友’广泛宣传肥胖相关知识,使大家能够关注肥胖、重视肥胖,并有效治疗肥胖。(胃肠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