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系列智能凝胶原位诱导非骨组织再生的机制及理论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中期检查

发布时间:2018-11-30

访问次数:

分享: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系列智能凝胶原位诱导非骨组织再生的机制及理论研究”顺利通过科学技术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的中期检查。

担任本次中期检查的专家是北京大学奚廷斐教授(组长)、丰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唐智荣总经理(副组长)、北京京成会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刘友庆主任会计师(副组长)、四川大学艾华教授、同济大学程黎明教授、重庆大学蔡开勇教授、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潘力教授、通号通信信息有限公司刘惠芬会计师。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项目主管郭伟教授、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邵增务教授、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课题负责人均列席参会。

首先由项目首席专家邵增务教授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汇报:目前已建立椎间盘、关节软骨、脊髓神经、角膜、血管组织内源性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及鉴定;同时发现不利微环境可致使内源性干细胞干性丢失并诱导其死亡,导致内源性修复失效,并进一步探讨了可能的干预措施;完成了适用于五种组织的超分子纳米纤维仿生智能凝胶的初步构建;项目已发表SCI论文32篇,中文期刊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12 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邵增务教授的汇报,对项目成果、财务明细进行了认真审查和提问。专家组对项目组目前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项目人才梯度建设良好、课题协同合作顺畅、研究思路清晰、计划目标明确、经费使用规范、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中期目标,预期可完成终期目标。同时专家组也对项目的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希望项目加强其中角膜、软骨等研究方向的技术转化进度,争取研发出相关产品;此外,仍需加强财务预算执行力度。专家组殷切地希望项目能抓住机会,为中国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与组织器官的修复替代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于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系列智能凝胶原位诱导非骨组织再生的机制及理论研究”总经费预算为1250万元,共有5个子课题,牵头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参与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清华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20年12月。项目以内源性干细胞为切入点,以两亲性多肽、杂化生物材料、特别是具有丰富诱导因子的天然脱细胞基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超分子组装、智能化改性、诱导因子高效负载和控释、3D生物打印等前沿技术,制备出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微纳结构和诱导因子梯度分布、动态力学适配的系列超分子纳米纤维智能仿生凝胶,能够在损伤/退变组织局部重建理想的再生微环境并进行原位诱导组织再生。 (骨科:林辉,卿湘城,邵增务)

图为项目首席邵增务教授进行汇报

图为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财务明细进行认真审查和提问

图为课题研究人员对问题进行详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