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肿瘤专家齐聚协和 共商肿瘤研究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9-04-01

访问次数:

分享:

3月27日上午,由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办的海外讲者学术交流活动在协和肿瘤中心顺利召开。此次活动旨在为省内外专家提供一个跟国际知名肿瘤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国外同道了解国内肿瘤诊疗水平,并借此次活动,与国际肺癌领域知名教授互相探讨和交流,为我院未来的科研与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此次活动邀请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院Christian Manegold医学博士,Christian Manegold博士为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董事会成员,在德国癌症学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重要职位。2004年至2013年在德国海德堡曼海姆医学中心外科任跨学科胸部肿瘤科主任,2013年以后,一直担任曼海姆跨学科癌症中心的高级顾问。 Manegold教授作为一名临床研究人员、国家和国际试验负责人,以及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的成员及领导者,无论是在肿瘤临床试验还是在胸部肿瘤临床诊疗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此次活动还邀请了多名省内外的专家参与。

此次学术沙龙上,董晓荣教授首先代表协和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对Christian Manegold博士及团队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随后,孟睿教授介绍了协和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的临床和研究现状。

Christian Manegold教授介绍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管理:现状、精准治疗和挑战。他认为目前晚期非小细胞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抗血管药物与传统放化疗手段的有机结合,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临床研究以及治疗经验都显示了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他还认为晚期肺癌治疗决策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量:组织学类型: 鳞状细胞vs非鳞状细胞;基因类型:突变vs非突变包括 EGFR, ALK, ROS-1, PD-L1等;Ethnicity: 亚裔vs非亚裔;性别: 女性vs男性;吸烟: 吸烟者vs未吸烟者;转移: CNS转移vs CNS外转移;年龄: 老年患者vs年轻患者;共病;分期: 早期vs晚期;治疗: 一线治疗vs维持治疗vs二线治疗还给患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最后,Christian Manegold教授还介绍了晚期非小细胞野生型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突变患者一线二线的治疗经验。

会上,国内肿瘤科的专家也纷纷建言献策,让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协和肿瘤中心的孟睿教授介绍了晚期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治疗的全程管理。孟教授指出晚期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治疗从早期的化疗到现在的靶向甚至免疫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在治疗的过程要有全局管理的观念,从一开始的治疗就要全程考虑如何能让患者的生存获益最大化。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王慧娟教授介绍了靶向治疗时代脑转移治疗新选择。王教授认为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优先进行局部治疗,无症状的患者优先全身治疗,治疗的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对于有EGRF敏感突变的患者,如果有脑转移的话可以优先考虑用奥希替尼治疗。荆州中心医院的王梦医生和协和肿瘤中心的伍璐医生给大家带来临床上的特殊病例,大家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体现出临床医生对于新知识的及时吸收,规范治疗的观念深入人心。

学术沙龙结束后,孟睿教授和张瑞光博士带Christian Manegold教授参观了肿瘤中心,介绍了目前中心的诊疗水平及科研临床试验开展情况。Manegold教授认为中国的肺癌诊疗已经成为国际肺癌诊疗的领导者之一,而协和肿瘤中心又是中国顶尖的肿瘤治疗机构之一,对中心的发展给与了高度的评价。伍钢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伍教授代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对Christian Manegold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双方加深友谊,促进理解,开启合作新篇章,进而达成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文、图/费世江 董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