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郑昕教授受邀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OVID / SARS-CoV-2研究论坛(第三期)做大会报告。
1945年以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每年都举办最新的病毒研究论坛。为了应对 SARS CoV-2的大流行,冷泉港实验室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实施定期的COVID快速研究论坛,以便快速交流和传播最新新冠病毒研究成果。
郑昕教授带领的临床和科研团队,作为抗击武汉新冠疫情的排头兵,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医疗救治工作,还承担了多项临床科研项目。其中,与武汉病毒所等多家单位合作研究的COVID-19患者抗体中和活性的研究论文“SARS-CoV-2 infection induces sustaine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in convalescent patient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一经发表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上,即在国内外的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引起了学术圈的关注。为此,冷泉港实验室特别邀请郑昕教授参加COVID / SARS-CoV-2研究论坛。此次高端国际会议论坛受邀的讲者来自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西北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及来自德国、英国及荷兰的讲者。
郑昕教授的报告发现针对SARS-CoV-2刺突蛋白(S)和核衣壳蛋白(N) 的IgM抗体在起病后一周内即可产生,但在3个月左右消失;而IgG-S和IgG-N在起病后第6个月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IgG-S的抗体水平与中和活性密切相关,并在病程早期发挥重要的抗病毒作用。研究发现IgG-S滴度在4.99 AU/ml以上能较好的预测患者血浆的中和活性。
郑昕教授的精彩报告引发参会专家关于COVID-19再感染和疫苗保护力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认为这一研究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自然感染及疫苗可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提升了信心。 (吴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