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荣获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

发布时间:2021-01-13

访问次数:

分享:

1月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届第五次教代会上,邵新宇书记为我院颁发“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奖证,黄恺副院长代表领奖。

此前,在学校国际化建设大会上,我院作为四个先进集体之一作经验交流,从国际合作成绩、助力全球抗疫、规划及展望等方面分享了在国际化建设工作中的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和创新举措。

近年来,医院以建设国际一流医疗中心为目标,以推进学科实质性合作为宗旨,以各级交流项目为载体,规范化引导学科、专业、专家参与院际交流,积极建立与世界知名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联系,通过开展学科人员互访、学术交流、项目申报、科研协作等方式,使医院各项工作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促进学科建设。与布朗大学、海德堡大学、马尔堡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伯明翰大学、斯旺西大学、里昂贝拉德中心、巴黎第六大学附属医院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协议书,定期举办中德医学学术联合讲演会、中英医学论坛等系列品牌活动,与哈佛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保持密切联系,推进多学科国际合作发展。“十三五”期间,牵头国家级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2项,新增1个湖北省感染与免疫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挂牌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获批校“双一流”国际合作推进计划11项,开展学科联合科研平台培育计划,推动国际联合科研攻关。

——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国际化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开展全方位国际交流合作计划,协助“走出去”,欢迎“引进来”,建立各级交流平台。“十三五”期间,短期因公出国(境)学术交流324人次,参与国外校际奖学金项目12人次。

——与世界一流对话,积极开展专家引智。聘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在内的荣誉教授30人,其中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Michael Roggendorf 教授获得湖北省政府“编钟奖”。

——坚持高标准,发展同质化国际学生教育。2012年至今采用MBBS培养方案培养外籍本科生357人,接收留学生短期来华交流、实习134人,共遴选全英语授课师资631名;2018年荣获全国第二届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大赛最高奖项。2004年至今,培养外籍研究生362人,在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上与中国研究生全面贴近,逐步实现“同质化管理”。

——助力全球抗疫合作,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合作,主动搭建交流平台,主场召开52场视频连线,多次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与此同时,开展新冠临床研究项目220项,发表相关论文168篇,其中与国外合作27篇,参与国际指南编撰2项。(院长办公室/国际交流办公室、科研处、人事处、教学办公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