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第一临床学院的20位脱产教师在5位助教的带领下参加了第16期形成性评价培训,过了一个别样的教师节!他们在医学院PBL教学楼开展为期一天半的线下形成性评价工作坊,此次培训是由卓越华中学者黄亚玲教授主讲,由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第一临床学院联合承办的,以脱产管理岗位专职教师为对象的专项师资培训。
本次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为Mini-CEX(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和DOPS(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评估)。此前我院于今年寒假组织了15期的线上培训工作坊,培训了720名学员,其中有21位科主任、31位教学主任、76名正高级教授和26名教龄在30年以上的教师,其培训效果获得了参与教师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为加强临床教学管理,第一临床学院自2020年共设置专职脱产教师管理岗位20名。第一临床学院选在特殊的日子里,开展脱产教师形成性评价培训,是献给老师的特殊礼物,是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脱产带教老师的殷切期许,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黄亚玲教授以身作则,对教学工作投入巨大的热情,早上七点钟就到达教室,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学员代表和助教代表也早早到达教室,向黄教授献上鲜花,致以节日的问候,表达对黄教授的感谢之情。在线下培训过程中,黄教授要求每位助教都带一件白大褂,还采用了身份卡片这一教具,通过这些带有仪式感的形式,让学员能尽可能按照真实的情况来完成临床教学培训。
在Mini-CEX培训中,在助教的指导下,学员五人一组,分别扮演病人、学生、老师、督导、观察者五种角色,然后依次进行角色轮换,因为学员都来自不同的专业,通过跳出专业知识以外,离开大家日常工作的熟悉区或舒适区,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学习如何规范的接诊病人,5分钟的接诊时间里,考察“学生”在医疗面谈、人道专业、临床判断、沟通能力、组织效能和整体适任6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在接诊完“病人”后,有1分钟的自我反馈,重点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让学习变得更加有目的、有重点、有兴趣。“教师”角色在2分钟的时间内,采用三明治回馈法,发现“学生”的亮点予以肯定和表扬,再指出2-3处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方案和预期结果,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鼓励,在“老师”的专业意见指导下,也更容易达成学习的阶段性目标。“督导”角色在2分钟的时间内对“教师”进行评价,如是否采用三明治回馈法,如教学流程是否完整等。通过每2-4周一次的形成性评价演练,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升华情感的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在DOPS培训中,因操作技能的开展受到一定限制,采用教案设计撰写和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考察学员对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处置,在职业素养、相关知识、准备工作、止痛镇静、技术能力、无菌技术、后期管理七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助教的带领下,学员轮流对教案进行评价,群策群力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了评价学员的培训效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各学员上交Mini-CEX和DOPS的实操录像和反思日志,让学员现学现用,将学习到的教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教学实践行动,从更深的层面体会形成性评价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形成性评价深刻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一改过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式的弊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对照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改进和稳步提高,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学习效果变得有始有终,学习感受变得有滋有味。经过此次一天半的线下培训,各学员纷纷表示开拓了视野,打开了教学思路,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履行自身的教学职责,促进我院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让我院作为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起到更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尽到应有的责任。(胡少勃 张黎)




